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瘦金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20:16

  本文关键词:“瘦金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宋代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沿革,中华艺术在有宋一代进入了集大成的时期。以往学界对宋代书法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偏重性,关注的目光往往集中于宋四家的创作,而这其中又以苏、黄、米为正宗。宋四家的成就和地位在书法史的地位固然举足轻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构成了宋代书法史的全部,也不意味着宋代其余书家乏善可陈,尤其是对于宋徽宗的“瘦金体”创作,学界一直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应当把研究的触角广泛地倾斜和拓展,从而使宋代书法史的研究逐渐达到一个相对衡平的状态。因此,本文围绕有关“瘦金体”创作的诸多方面展开论述。 本文的第一章阐述了“瘦金体”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传统社会历史性转折的实现为宋代艺术提供了全新的生存环境,它创造了一个广大而富有的民间社会,为艺术脱离对于宫廷和贵族的依附地位,自信而朝气蓬勃地走向民间、走向士子、走向大众铺平了道路;整个宋代有着高水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的社会环境,为艺术真正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开辟了途径;修文偃武和科举取士这两种社会机制将宋代文人推向了极其有利的境地。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宋代的文化呈现出极为成熟的面貌,从而造就了一代文化艺术的辉煌。 第二章介绍了宋徽宗的生平、政治作为、宗教信仰以及这些因素对于其书法创作的影响。宋徽宗是一名极富传奇色彩的封建帝王,他的一生扮演了两个极端的角色——帝王和艺术家,作为一名皇帝书家,他特殊的地位对其艺术信仰产生了独特而微妙的作用。宋徽宗笃信道教,而背后更是存在着隐晦的现实因素,其宗教信仰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艺术实践。 第三章论述了“瘦金体”的学书渊源和审美特色。对于宋徽宗的学书渊源,历来评论家往往含糊其辞,不外乎薛稷、薛曜、黄庭坚诸说,这些观点陈陈相因。本人详细梳理了历代的观点,给予归纳和论证,此外还提出了书家米芾对“瘦金体”创作所产生的影响。米芾作为当朝的书画博士,与徽宗交往密切,瘦金体在点画、结体方面与米芾的行书有着相似的风貌,尤其是神韵上多有相通之处。在本章的第二节,本人从气韵和意境两个审美范畴总结了“瘦金体”的审美特色。 第四章分析了“瘦金体”与北宋“尚意”书风之间的关系。北宋楷书创作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历来研究多认为宋代楷书不振的原因是“尚意”所致,本人试图从“誊录废书”的视角展开论述,并且从法度及文人气的维度出发,认为应该将“瘦金体”归于“尚意”的行列,“瘦金体”创作是北宋“尚意”书风的体现,是中国历史上最能抒情的楷书。 第五章总结了“瘦金体”的历代评价及其影响。对于“瘦金体”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贬褒不一,尤其是后人很多评论性的诗歌,长期湮没于历史汗牛充栋的典籍中不为人知。本人试图通过史料的整理,将这些宝贵的评论抑或只言片语重新发掘出来。同时,本章还论述了“瘦金体”对于蔡京、金章宗、启功先生等人书法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瘦金体” 帝王书法 崇道 楷书 尚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2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0
  • 第一章 "瘦金体"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10-13
  • 一、经济基础上的特殊文化景观10-11
  • 二、宋初的右文政策11-13
  • (一) 武将尽读书,臣庶贵文学11-12
  • (二)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2-13
  • (三) 士大夫阶层的有闲13
  • 第二章 权力与信仰造就的悲情帝王13-21
  • 一、"昏"而不"庸"的一代帝王14-15
  • 二、皇权与艺术信仰15-17
  • 三、皇权与宗教信仰17-19
  • (一) "崇道"的真相17-18
  • (二) 宗教信仰下的艺术实践18-19
  • 四、皇权与专制文化19-21
  • (一) 粉饰太平的权宜之策19-20
  • (二) 贻害无穷的专制文化20-21
  • 第三章 宋徽宗"瘦金体"学书渊源及审美特色21-30
  • 一、探究"瘦金体"的学书渊源22-26
  • (一) 薛稷、薛曜说23-24
  • (二) 黄庭坚说24-25
  • (三) 米芾说25-26
  • 二、"瘦金体"的审美特色26-30
  • (一) 精工细巧、雍容高雅的气韵26-28
  • (二) 仙风道骨,悠远静穆的意境28-30
  • 第四章 "瘦金体"与"尚意"时代的楷书30-37
  • 一、社会风气的"尚意"30-31
  • 二、宋代楷书发展概况31-32
  • 三、宋代楷书发展缓慢的原因32-35
  • (一) "尚意"书风32-34
  • (二) "誊录"废书34-35
  • 四、走向尚意抒情的"瘦金体"35-37
  • (一) 凌驾于法度之上35-36
  • (二) 浓郁的文人气息36-37
  • 第五章 "瘦金体"的历史评价37-46
  • 一、中国传统的书法批评视角37-38
  • 二、历代对于"瘦金体"的评价38-40
  • 三、"瘦金体"对于后世的影响40-45
  • (一) 北宋钱币文化40-41
  • (二) 历代书家41-45
  • 四 宋徽宗所存的主要书迹和作品45-46
  • 注释46-50
  • 参考文献50-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罕;北宋“画学”与“翰林图画院”[J];浙江学刊;199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瘦金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15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d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