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梁启超《碑帖跋》中的书学思想及其论书方法

发布时间:2021-07-21 00:32
  梁氏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之个人大量的碑、帖拓本收藏,其书学思想和论书方法在清末书学界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以梁氏《碑帖跋》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书风环境,以梁氏的多重身份作为参考点,剖析其中的书学理论以及论书方法,将梁氏的书学思想与论书方法作一更具体而深入的体现。本文首先通过联系时代背景与梁氏个人经历,对《碑帖跋》的形成加以阐释。以梁氏个人收藏喜好为线索,观察动荡社会下所产生的书学思潮,将二者互作参照,探究《碑帖跋》形成的原因及历程。其次,深入挖掘、阐述《碑帖跋》体现的书学思想。通过分析梁氏对众多魏碑的题跋,发掘了他“魏碑体思想”的建立。对于梁氏南北方分书自相矛盾的态度,本文提出了梁氏的书学思想并非固化,而是随时间动态变化这一观点。从表象探究本质,寻找思想建立、变化的原因,从而发现梁氏意在《碑帖跋》中建立起了一套新的“以我为主”的书学思想与美学标准。再次,对以上这些书学思想背后所支撑的论书方法进行分析。无论是以文喻书还是科学论书法,都体现了梁氏看待书法的联系眼光和高维度视角。通过时间上的对应,发现这些治书方式恰巧与这一时期梁氏所提倡的西方治学方式相吻合。最后... 

【文章来源】: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梁启超《碑帖跋》中的书学思想及其论书方法


图2-1贝提巴数量统计??Fig.2-1?Quantity?statistics?of?Beitieba??

梁启超《碑帖跋》中的书学思想及其论书方法


图2-2《魏贾思伯碑》?

质量图,拓片,角度,质量


????陕西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例如《李璧墓志》《魏贾思伯碑》(图2-2)《魏郑道忠志》(图2-3)等,字势峻??宕朴茂,结构扁方疏朗,正是神龟正光年间书风的代表;《魏元苌振與温泉颂》和《张??猛龙碑》奇趣灵动却又古朴典雅,可代表北魏盛时书风。除此之外,也有反面代表,梁??氏跋《北齐法慰禅师铭记》时认为其中笔法是北齐糅隶入楷的恶俗之风的标志。站在时??间长河的角度来看,梁氏对字体的变换非常敏感,《碑帖跋》中自然也不乏一些字体嬗??变时期的典型作品:《汉朱博残碑》《裴岑纪功碑》瘦硬而不失婉转,是篆隶蜕变之迹??的代表;《晋李苞潘宗伯阁道题字》《汉孟璇残碑》则是隶中带揩,是汉晋字体蜕变之??时的笔法,可以观察出书法的变迁。??圍画??图2-2《魏贾思伯碑》?图2-3《魏郑道忠志》??Fig.2-2?Tablet?of?Jia?Fig.2-3?Tablet?of?Zheng??从收藏角度出发,有些拓片在梁氏看来质量尚未达到大家之作的标准,但仍然收录??在《碑帖跋》之中,盖其在某一段时期留存作品很少,具有物以稀为贵的特点,例如《辽??舍利塔》和《朱博残碑》《周干记墓志》等,该时期流传下来的书法碑刻本身极少,故??被梁氏视之珍宝。有些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拓片很少,或是作品本身拥有独特之处,例??如在《刘懿碑》中梁氏发现拓片上有“酋长”字样,这是其他碑版上从未有过的,于是被??梁氏留下珍藏。以往墓志魏男性的专属,《贵嫔司马显姿墓志》则是开创了给女性写墓??志的先河,于是该拓片也成为梁氏珍藏的对象,后来的《隋之元公姬夫人》《董美人》??都延续此流。除了前人题跋著录中频繁出现的经典之作,其中也不乏一些之前少有人问??


本文编号:3293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293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1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