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琛隶书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09:59
赵之琛在家世背景的影响下,从小耳濡目染在书香环境中成长。因父辈关系,赵之琛自幼就有机会向浙派前贤学习,更是拜师于与其父交好的陈豫钟。另外,黄易、奚冈、陈鸿寿等人也都给予赵之琛指点交流,良好的基础奠定了赵之琛以后书法和篆刻艺术发展的高度和深度。赵之琛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对“浙派”的继承和发展,他不拘泥于一家之风,而是广泛的汲取营养。他跟阮元私交甚好,受其影响,他对金石学有很大的兴趣,并能在所学之中灵活运用,和书法相关联,金石趣味浓郁。他崇尚古意,师法秦汉,是碑派的践行者。访碑学者黄易私藏的碑版石刻也让赵之琛受益颇多,赵之琛的隶书临摹最多的就是黄易所藏的《成阳灵台碑》及《谯敏碑》。赵之琛的隶书出于秦汉,又能自出机枢。其腕下的隶书,结体,用笔内涵丰富敦厚,线条圆润干净,不照搬照抄汉隶原碑,而是注入了自己的审美新意识。将隶书的扁平结体,纵向拉伸为瘦长结体,是其主要特点。诚然,赵之琛虽因作品数量众多,也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客观地评论艺术家应选择其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因此,过于贬低赵之琛隶书艺术的评论,则有失公允,这是需要引起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赵之琛小像
“西泠八家”生卒年表
做了一些变化。下半部分将原碑中的曲线转变为折,突出了刚强的特点,三个“兮”字各有不同,第一个“兮”字收笔似枯藤,古朴苍茫,增添金“兮”字收笔,中锋行笔至近末尾,枯笔收尾;第三个“兮”字是整幅作字,在收笔的时候用枯笔行至笔画末端。最明显的差别就是赵之琛将原碑笔结体转变为更加含蓄的变化,将原碑字体外扩后布白匀称的内部空间紧外松的结构形态。作品(图 2-1、图 2-2)来看,《成阳灵台碑》风格古朴,笔力雄劲,字体明显,风格遒劲古朴,金石味厚重,风化侵蚀后的效果也有相当重要的作《成阳灵台碑》抓住遒劲的用笔特点,取法高古的同时不拘泥于原碑风貌正古朴之处还是表现的相当到位,跟原碑的气息又具有明显地相似之处,气度风格的同时又能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情感,将用笔变化表现的更加内敛较难得的地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隶书兴盛的原因及当代意义[J]. 汪露琳. 美术教育研究. 2018(02)
[2]浅析清代隶书的发展与影响[J]. 田雷. 明日风尚. 2018(02)
[3]清代金文书法体式渊源研究[J]. 李思航. 名作欣赏. 2017(11)
[4]赵之琛隶书《流揽放情》联[J].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6(11)
[5]赵之谦早期交游与其篆刻风格流变之关系[J]. 田谧,王浩,杨帆. 中国书画. 2016(08)
[6]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馆藏“西泠八家”楹联赏析[J]. 中国书画. 2016(04)
[7]论晚明时期篆隶书风创作的初兴[J]. 吕金光,吕亚泽. 艺术百家. 2015(04)
[8]“隶变”与汉代隶书艺术的辉煌成就[J]. 李祥俊. 衡水学院学报. 2015(03)
[9]浅析清代中期隶书的审美特征[J]. 刘爱霞. 青年文学家. 2015(15)
[10]赵之谦篆刻及其印学思想[J]. 王梦笔. 中国书法. 2015(09)
硕士论文
[1]汉隶对清代隶书发展的艺术影响[D]. 牛谱涵.山西师范大学 2016
[2]清代中期隶书艺术美研究[D]. 徐娜.渤海大学 2014
[3]清代初期隶书中兴研究[D]. 苏会婷.曲阜师范大学 2014
[4]清初隶书研究[D]. 任军.河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57651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赵之琛小像
“西泠八家”生卒年表
做了一些变化。下半部分将原碑中的曲线转变为折,突出了刚强的特点,三个“兮”字各有不同,第一个“兮”字收笔似枯藤,古朴苍茫,增添金“兮”字收笔,中锋行笔至近末尾,枯笔收尾;第三个“兮”字是整幅作字,在收笔的时候用枯笔行至笔画末端。最明显的差别就是赵之琛将原碑笔结体转变为更加含蓄的变化,将原碑字体外扩后布白匀称的内部空间紧外松的结构形态。作品(图 2-1、图 2-2)来看,《成阳灵台碑》风格古朴,笔力雄劲,字体明显,风格遒劲古朴,金石味厚重,风化侵蚀后的效果也有相当重要的作《成阳灵台碑》抓住遒劲的用笔特点,取法高古的同时不拘泥于原碑风貌正古朴之处还是表现的相当到位,跟原碑的气息又具有明显地相似之处,气度风格的同时又能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情感,将用笔变化表现的更加内敛较难得的地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隶书兴盛的原因及当代意义[J]. 汪露琳. 美术教育研究. 2018(02)
[2]浅析清代隶书的发展与影响[J]. 田雷. 明日风尚. 2018(02)
[3]清代金文书法体式渊源研究[J]. 李思航. 名作欣赏. 2017(11)
[4]赵之琛隶书《流揽放情》联[J].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6(11)
[5]赵之谦早期交游与其篆刻风格流变之关系[J]. 田谧,王浩,杨帆. 中国书画. 2016(08)
[6]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馆藏“西泠八家”楹联赏析[J]. 中国书画. 2016(04)
[7]论晚明时期篆隶书风创作的初兴[J]. 吕金光,吕亚泽. 艺术百家. 2015(04)
[8]“隶变”与汉代隶书艺术的辉煌成就[J]. 李祥俊. 衡水学院学报. 2015(03)
[9]浅析清代中期隶书的审美特征[J]. 刘爱霞. 青年文学家. 2015(15)
[10]赵之谦篆刻及其印学思想[J]. 王梦笔. 中国书法. 2015(09)
硕士论文
[1]汉隶对清代隶书发展的艺术影响[D]. 牛谱涵.山西师范大学 2016
[2]清代中期隶书艺术美研究[D]. 徐娜.渤海大学 2014
[3]清代初期隶书中兴研究[D]. 苏会婷.曲阜师范大学 2014
[4]清初隶书研究[D]. 任军.河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57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35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