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元末隐逸书家在吴门地区的书法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01:21
  元末隐逸书家书风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类型,导致其书风转变的因素首先,是元末隐逸书家在吴门地区书法活动中形成的矛盾的隐逸人格对其审美观有所影响,并且直观反映在他们的书风上。此外是雅集活动群体的复杂性以及层次的多样性,拓宽了书家的交际圈,从而推动了书风的转变。并且书家们各自应酬策略的差异导致元末隐逸书家书风呈现多样性。笔者通过对元末隐逸书家在吴门地区的书法活动的归纳整理,来分析隐逸书家书风转变的原因,力求弥补元末隐逸书家书风研究的不足并对他们的书法审美价值予以肯定。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元末隐逸书家在吴门地区的书法活动研究


杨维桢《跋邓文原急就章》

张雨,兰亭序,博物院,北京故宫


杨维桢的早期书迹有《跋邓文原急就章》、《鬻字窝铭》以及《跋王蒙柳桥渔唱卷》等。以《跋邓文原急就章》(图 1-1)为例,笔者认为杨维桢早年书法作品面貌元代来说,称得上是独树一帜,早年作品中已经可见其掺入章草笔法和结体。与赵孟的作品相比,轻重对比更为明显,字形上多了一些倚侧,更透露出他的狷直个性。如说杨维桢受赵氏书风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他早期的书法是受赵孟頫提倡的复思潮的影响,不断地汲古,曾远法汉晋张芝、索靖。但是杨维桢本人骨子里的性格还追求个性,一反元代所崇尚的魏晋风韵,取法时仍走险绝之路。但是若与后文雅集活中的作品相比,早年还是可见其受赵氏书风的影响,写的十分工稳。张雨的晚期书风与杨维桢相似。他的早期书风和晚期书风对比相差较大。《跋褚兰亭序》(图 1-2),是张雨 1304 年 22 岁时的作品,纸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是张雨年轻时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二十多岁时受欧体的影响很图 1-1 杨维桢《跋邓文原急就章》 图 1-2 张雨《跋褚摹兰亭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雨,黄公望,美国


可见黄公望经常出入赵门庭, 直接受教池石壁图》题写诗跋,诗中称黄公望为“吴兴室孟頫。 除此以外,黄公望 77 岁时跋《赵孟頫临近世人学书,自少小涂抹成形,至长大所紊。松雪翁髫龀习字时,便自《黄庭》始京墨迹,笔意輶迳,不拘楷法,暨“特健药见之。此本盖是老子所临得趣者,宜其他本元诚出示,辄题其后。大痴黄公望稽首再拜跋中所言“特健药本”,乃是传为唐代锺绍黄纸本,卷后大书“特健药”三字。“德琏”为图 1-3 张雨《登高诗札》 美国程可庵藏


本文编号:3358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358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8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