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寿隶书及其师法初探
发布时间:2017-06-26 06:21
本文关键词:陈鸿寿隶书及其师法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陈鸿寿是乾嘉时期著名的书法、篆刻家,他诗文书画无所不通,并创制了闻名遐迩的紫砂壶,人称“曼生壶”。陈鸿寿在篆刻领域的成就要高于书法,且流传下来的篆刻作品要远多于书法作品,因此目前研究陈鸿寿的文章多集中在其篆刻领域,偶有研究其书法和紫砂壶的文章。而在陈鸿寿的一生当中,他的书法、篆刻、诗文、绘画、壶艺、刻锡无不涉及,并无所不佳,展示了他全面的艺术才能。本文除了介绍其生平事迹及其它艺术外,着重研究其在书法方面的成就。陈鸿寿在书法领域,真、草、隶、篆、行五体皆擅,特别是在隶书领域有着重要的成就。本文认为陈鸿寿的隶书风格除了受阮元等人金石学、碑学的影响,还主要来源于其对汉碑的学习。本文通过陈鸿寿生平事迹,并将其隶书的一些代表作与《杨淮表记》、《孔宙碑》、《石门颂》、《开通褒斜道》等汉碑从结字、用笔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陈鸿寿的隶书效法汉碑,并呈现出自然随意之态,宽博圆浑之感,左右超常伸展等特点。陈鸿寿广泛学习汉碑,尤其善于取法汉摩崖石刻,用笔圆劲挺拔,如铁画银钩。陈鸿寿的隶书较之以往的隶书具有“狂怪”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其梯形或三角形的结体,但其用笔仍然墨守古法,金石气浓厚。在取长补短并逐步形成自家风格的过程中,陈鸿寿的推陈出新是大胆的,如有些字看上去有用笔粗钝稚拙、点画任笔简约、结体松散率意、取势浮华乖张之感,其实细细品读,这些都是陈鸿寿悉心经营、匠心独运的表现,这与陈鸿寿追求“天趣”的主张有关。如果说同一时期的伊秉绶的隶书是以质朴取胜的话,那么陈鸿寿的隶书则是以巧取胜。在隶书大盛的清代,陈鸿寿和另一位以隶书见长的伊秉绶一样,表现出了不与人同的姿态,显示出了超凡的艺术创造力。陈鸿寿的隶书和伊秉绶的隶书一样,改变了以往人们单纯追求汉碑原味的创作状态,而是更多地从汉碑中走出来,解放了传统。本文通过对陈鸿寿隶书的研究可以更好的让人们了解其隶书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陈鸿寿 隶书 师法 汉碑 自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1
- 1.1 问题的提出7
-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7-8
- 1.3 研究的意义8-9
- 1.4 研究方法9-11
- 第1章 陈鸿寿生平及其艺术成就11-15
- 第2章 陈鸿寿隶书风格管窥15-17
- 第3章 陈鸿寿隶书师法初探17-21
- 3.1 学《杨淮表记》,取其率真布局,尽得自然之意17-18
- 3.2、学《孔宙碑》,取其舒展之姿,尽得多样之态18-20
- 3.3、学《石门颂》、《开通褒斜道石刻》,取其圆浑之感,尽得磅礴之势20-21
- 第4章 陈鸿寿隶书在历史上的地位21-23
- 结语23-25
- 参考文献25-27
- 致谢27-29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勤璞;;赣榆时期的陈鸿寿[J];美术学报;201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陈鸿寿隶书及其师法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48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