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沈尹默承传书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1 15:03

  本文关键词:沈尹默承传书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书法传播的视角看,当代书法文化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书法传播的本体——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减弱,艺术性更加彰显。书法传播的媒介、方式改变了书法传播形态。书法传播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为显著。书法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改变了书法生存及传播格局。在加强文化建设的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书法文化,成为时代的必要课题。在这样的探寻中,沈尹默作为20世纪帖学书法的代表书家,书法实践与理论双修互证,自然成为了关键人物。研究沈尹默承传书法的目的,就是要借鉴他在书法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明确在书法发展中的贡献与意义。考察沈尹然承传书法活动,基本研究内容:沈尹然承传书法的内容。他通过创作体悟建立了一套以书写为基调的书学体系。其中,笔法、笔势和笔意构成了书法技法的主体内容,三者依次为基础的逻辑关系,形成沈尹然书法基础理论。笔法是书法艺术本体传播的基础,笔势是书法艺术创作的生发点,笔意是实现书法家审美理想和美育思想的理论根基。科学的执笔五字法、正确的运腕、合理的行笔在实现笔笔中锋的根本法则中,一统为笔法理论。笔势通过对书法点画的书写,创造出新的书法艺术形势。笔意从书法家实现个人美学追求的角度,引申出以帖学审美为基调的美学理想,蕴含着“活”的生命美学思想;从大众对书法艺术学习的实用角度,衍生出基于书法普及教育层面的具有实证精神的美育思想。沈尹然承传书法的变易。他的碑帖观念有两次重要的转变。一次是听到刺耳批评后,从喜欢帖学到学习碑派的自我转变。另一次是看到米芾书法照片触发而回归帖学,是科技发展传播的外部影响。建国后,沈尹然从事书法教育由人际传播转变为大众传播为主,书法创作由职业变为从事书法普及,书法展览活动由小厅堂的展出改变为大展厅的集中综合方式。书法承传的受众变化,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北大书法研究会、中国书学会和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为代表,发生了教授学生——交游授徒——培训普及的转变。在书法承传的表达上,沈尹然文体上多用白话文,书体多写楷书、行书,追求明白、通畅的文风和端正、生动的书风。并且,他主要选择报纸等大众媒介来普及书法知识。沈尹然从书法艺术的求索者,转变为书法知识的传播者。沈尹默承传书法的不易。沈尹然始终不变的精神层面的坚守,时代精神起着总揽笼络的关键作用,也是沈尹默能始终处于时代前列的缘由。时代精神成为书法性质的要素之一,成为书法家融入时代,倡导时代书风的精神支撑。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科学观念深深嵌入到沈尹默的思想之中,体现在他对书法所涉物理、生理、法理和道理等方面的探寻,也反映出他通过“合”的思维来进行实证的方式。书法启蒙思想发轫于北大书法研究会的书法传授,成为他建国后积极进行书法普及教育的思想渊源。书法普及教育活动是沈尹然启蒙思想在书法艺术的具体应用,书写了民国书法发展与新时期书法复兴之间的过渡历史。“沈尹然意义”是沈尹默承传书法活动的概括与总结。书法家自我建构、书法发展模式建构和书法文化建构是沈尹默意义三个主要部分。法度、个性和时代精神是书法家自我完善的三个方面,更是建构成功书法家的三大要素。沈尹默倡导成立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建构了书法事业发展中理论研究、创作展览和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基本工作格局,对书法社团的成长和书法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新模式。沈尹然肯定书法艺术的文化身份,不仅使书法艺术拥有了与美术、音乐同等的艺术地位,甚至把书法艺术提升到代表传统文化的高级艺术。沈尹然建构了从书家自我成才到书法事业格局,从书法学科独立到书法文化生成的一条通途。以沈尹默传承书法为选题,考察其书法实践和理论,具有梳理书法艺术发展脉络、引导当代书法艺术研究与创作的现实意义。沈尹默追寻帖学书风的笔墨实践,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借鉴。书法理论是钻研传统和自身笔墨体悟的经验凝结,有助于深入学习晋唐书风。回顾沈尹默一辈书法家对书法社团职能建设的开拓创新,可以深入了解书法组织成立的初衷,明确当代书法家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沈尹默重视书法的时代精神,书法文化的建构意义。在国内外文化传播活动中,中国书法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传播 书法 沈尹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1;G206
【目录】:
  • 论文摘要6-8
  • ABSTRACT8-13
  • 绪论13-46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9
  • 一、研究背景13-15
  • 二、研究意义15-19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19-39
  • 一、文献综述19-38
  • 二、研究方法38-39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创新思考39-46
  • 一、论文思路框架39-42
  • 二、问题及创新的思考42-46
  • 第一章 沈尹然承传书法的主要内容46-91
  • 第一节 “法”的根本:笔法寻绎46-66
  • 一、笔法:笔笔中锋的原则47-51
  • 二、执笔:执笔五字法51-58
  • 三、运腕:腕随己左右58-62
  • 四、行笔:正如行路62-66
  • 第二节 “势”的创造:书写点画形势66-74
  • 一、书写点画66-69
  • 二、创造形势69-72
  • 三、书写的意义72-74
  • 第三节 “意”的拓展:审美理想与美育思想74-91
  • 一、帖学的审美基调74-77
  • 二、审美理想中“活”的生命美学77-83
  • 三、美育的理论基点和目标83-87
  • 四、美育思想的实证精神87-91
  • 第二章 沈尹默承传书法的变易91-134
  • 第一节 碑帖理路之变91-98
  • 一、转变的机缘91-93
  • 二、转变的内容93-96
  • 三、转变的原因96-98
  • 第二节 承传书法途径之变98-117
  • 一、书法教育:个人到大众传播99-106
  • 二、书法创作:职业到普及106-114
  • 三、书法展览:厅堂到展厅114-117
  • 第三节 传授书法受众之变117-123
  • 一、北大书法研究会:教授学生118-119
  • 二、中国书学会:交游授徒119-121
  • 三、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普及培训121-123
  • 第四节 承传书法表达之变123-134
  • 一、改变文体和书体124-126
  • 二、改变文风和书风126-130
  • 三、改变传播媒介130-134
  • 第三章 沈尹默承传书法的不易134-162
  • 第一节 时代精神134-142
  • 一、书法时代精神的提出134-136
  • 二、书法时代精神的内容136-138
  • 三、书法怎样反映时代精神138-142
  • 第二节 科学观念142-155
  • 一、科学观念来源143-147
  • 二、书法之“理”的探寻147-152
  • 三、书法之“合”的思维152-155
  • 第三节 启蒙思想155-162
  • 一、启蒙思想的来源155-156
  • 二、书法启蒙的表现156-159
  • 三、书法启蒙的现实意义159-162
  • 第四章 沈尹默意义:尺度、模式与身份162-197
  • 第一节 自我建构:树立书家尺度163-176
  • 一、目标:成为书法家而非善书者163-168
  • 二、途径:法则、个性和时代精神168-173
  • 三、尺度:继承传统的书家榜样173-176
  • 第二节 书法建构:实现发展模式176-185
  • 一、成立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177-181
  • 二、开创书法事业新格局181-184
  • 三、工作模式的深远影响184-185
  • 第三节 文化建构:确立文化身份185-197
  • 一、“书法是不是艺术”?186-190
  • 二、书法的文化身份190-193
  • 三、发挥书法的文化作用193-197
  • 结论197-201
  • 参考文献201-216
  • 附录一 沈尹默先生骨灰安放仪式悼词216-218
  • 附录二 沈尹默年表简稿218-239
  • 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239-240
  • 后记240-242

  本文关键词:沈尹默承传书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506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