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论封泥对赵古泥印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06 12:23

  本文关键词:论封泥对赵古泥印风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赵古泥 封泥 印风 影响


【摘要】:晚清时期,封泥的出土和专谱研究为印学家指引了一个新的方向,徐三庚、吴昌硕等篆刻大家均将目光投向于此。民国篆刻大家赵古泥也是借鉴封泥的一位印人,对封泥苦心钻研多年,于篆法、章法、刀法线质等各方面见解颇精,自具面目,开创当时名震一方的“赵派”或称“虞山派”。对于赵古泥篆刻受到封泥的影响,前人学者均一语带过,本文首先探讨这种影响的先决条件,梳理了当时的封泥研究状况和赵古泥生平状况,从五个方面证明了这个观点的真实性。论文第二章从一套原拓印谱和其作品本身出发进行印章和封泥的对比研究,从篆法结构、章法布局、刀法线条和形式变化四个方面论证古泥印风受到封泥影响的具体表现,总结出其学习封泥的一些个性化特征。第三章则是总结归纳赵古泥封泥印风的影响,梳理了篆刻家中做过封泥入印尝试的大家,并总结了赵古泥对于后世的影响甚至远播日本和台湾。本文深入探讨其借鉴封泥之法,也希望能为当代印家剖析其技法特征,找寻其借鉴封泥的规律,对当今的篆刻家摹古鉴古的创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赵古泥 封泥 印风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第一章 封泥对赵古泥印风的影响的先决条件15-22
  • 第一节、封泥的出土与研究15-20
  • 一、考古发掘15-16
  • 二、研究整理16-17
  • 三、引入篆刻17-20
  • 第二节、赵古泥印风发展阶段及其成因探析20-22
  • 一、初涉印坛辗转学印20
  • 二、从师吴派苦铁之风20-21
  • 三、金石借鉴自成一家21-22
  • 第二章 封泥对赵古泥印风的影响的具体表现22-44
  • 第一节、篆法结字——平正与奇趣22-30
  • 一、“水”部造型24-27
  • 二、“塔”型结构27-28
  • 三、砌玉式笔划28-30
  • 第二节、章法布局——对比与动势30-36
  • 第三节、刀法线条——时刃与刀笔36-39
  • 第四节、形式变化39-44
  • 一、印制大小39-40
  • 二、朱白之妙40
  • 三、边框处理40-44
  • 第三章 赵古泥封泥印风的影响44-47
  • 第一节、对后人借古鉴今的启示44-45
  • 第二节、对印人的(台湾、日本)影响45-47
  •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85
  • 后记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延毅;重点突出 引导有方——《自学篆刻引导》读后[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徐清;;“篆刻文献学”构建初探[J];书法赏评;2009年02期

3 谷松章;;篆刻的临摹(五)[J];青少年书法;2009年19期

4 陈振濂;关于篆刻学科建设诸问题的思考[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雪璜;;篆刻三味 字正 法正 刀正[J];黄河之声;2008年18期

6 侯军;;异才周南海的异材篆刻——品鉴《陆离集》[J];全国新书目;2009年19期

7 乔宇;;浅谈高等院校篆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书法赏评;2013年04期

8 于光远;;我想到了篆刻——它是一种艺术性的传播思想的工具,应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J];群言;1988年05期

9 方旭;篆刻知识与技法(一)[J];美术向导;1996年01期

10 一峰;勾经探史 深研博收——写在《中国篆刻大辞典》出版之际[J];美术之友;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一苇;浅议“篆刻史”和“篆刻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唐春玉;篆刻创作中的虚实变化[N];文艺报;2011年

3 陈振濂;扎根传统 展示时代[N];美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孟凌云;金石春秋 执著不悔[N];吉林日报;2004年

5 尧山壁;铁峰铁笔[N];光明日报;2001年

6 陈振濂;篆刻形式美学的展开[N];美术报;2005年

7 彭一超;雍容华贵 典雅精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相乐;中国印:刀锋上的舞蹈[N];华夏时报;2011年

9 张国维;边款留香说闲章[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办公室副主任 侯勇;名家流派印章鉴真辨伪[N];团结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莫武;由工匠之“艺”到文人之“艺”[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佳;笔意在文人篆刻中的运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余霞;论封泥对赵古泥印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霍文才;当前篆刻创作取法范围拓展的综合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江晨;《浅析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方玄安;篆刻文字名实辨[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海勇;胆敢独造:齐白石的篆刻理念与实践[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7 杨帆;论汉碑额篆书对清代中后期篆刻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8 周子牛;论民国时期的篆刻艺术特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9 王建磊;巴社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亓浩;汉代印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6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526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