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视角的书法旅游开发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化创意视角的书法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需求不断的增加,相较于单纯旅游而言,现在有很多旅游者更加喜欢旅游体验。而这种旅游体验与创造力、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应该把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和完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但是,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会成为重要的旅游发展模式,也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书法作为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极其珍贵和高雅的旅游资源。目前在我国一些省份的地区,书法旅游活动也在逐步发展起来。因此,本文从文化创意的视角对书法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本文从书法旅游、文化创意的核心概念出发,运用文献梳理法、归纳与演绎法、层次分析法和典型案例研究法等方法,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美学原理、符号学理论和产业融合等学科理论,从文化创意视角出发,分析蓬溪书法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并且得出结论。首先,主要对书法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评价。通过对书法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书法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构建出书法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文化创意视角的书法旅游开发策略。包括政府合理引导,发展书法文化旅游;创新旅游方式,融合书法创意文化;明确目标市场,树立书法旅游知名度;加快区域联合开发,提升旅游竞争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档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广纳贤才。其次,以蓬溪书法旅游为案例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对蓬溪书法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二是对蓬溪书法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评价;三是分析蓬溪书法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四是提出文化创意视角下蓬溪书法旅游开发路径。本文主要从一种全新的思路和视角,即文化创意的角度来展开全文。并且以蓬溪书法旅游作为案例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希望为我国和蓬溪书法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文化创意 书法旅游 旅游价值评价 蓬溪书法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F5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5
- 一、研究背景7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7-8
- 三、研究内容8-10
- 四、文献综述10-13
- (一)书法及书法旅游研究综述10-12
- (二)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综述12-13
- 五、研究方法13-14
- (一)文献梳理法13
- (二)归纳与演绎13
- (三)层次分析法13
- (四)典型案例研究法13-14
- 六、研究创新与突破14-15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5-21
- 一、书法旅游的核心概念界定15-17
- (一)书法与书法文化15-16
- (二)书法景观16
- (三)书法文化旅游资源16-17
- (四)书法旅游17
- 二、文化创意的核心概念界定17-19
- (一)创意与文化创意17-18
- (二)旅游创意与创意旅游18
- (三)文化创意旅游产品18-19
- 三、书法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19-21
- (一)文化创意产业理论19
- (二)美学原理19-20
- (三)符号学理论20
- (四)产业融合理论20-21
- 第三章 书法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21-32
- 一、书法文化旅游资源特征与分类21-26
- (一)书法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21-22
- (二)书法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22-25
- (三)书法旅游的开发现状25-26
- 二、书法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构建26-32
- (一)书法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26-28
- (二)书法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28-29
- (三)书法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方法与模型29-32
- 第四章 文化创意视角的书法旅游开发策略32-36
- 一、政府合理引导,发展书法文化旅游32
- 二、创新旅游方式,融合书法创意文化32-34
- (一)书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模式32-33
- (二)书法文化创意演艺产品模式33
- (三)书法文化创意节庆活动模式33
- (四)书法文化创意旅游商品模式33-34
- 三、明确目标市场,提升书法旅游知名度34
- 四、加快区域联合开发,提升旅游竞争力34-35
-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档次35
- 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广纳贤才35-36
- 第五章 文化创意视角下蓬溪书法旅游开发研究36-46
- 一、蓬溪书法旅游开发现状36-37
- (一)研究区蓬溪县概况36
- (二)蓬溪书法旅游开发概况36-37
- 二、蓬溪书法旅游资源价值评价37-40
- (一)蓬溪书法文化旅游资源的赋存及特色37-39
- (二)蓬溪书法旅游资源价值评价39-40
- 三、蓬溪书法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40-41
- (一)书法旅游文化内涵还有待挖掘40
- (二)书法旅游配套设施对区域旅游功能的支撑薄弱40-41
- (三)关于书法的旅游政策支持不到位41
- (四)书法旅游管理团队专业性不强41
- (五)书法旅游产业聚集和带动能力不强41
- 四、文化创意视角下蓬溪书法旅游开发路径41-46
- (一)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书法特色旅游41-42
- (二)建设完善书法旅游基础设施42-43
- (三)增强书法文化产品创新43-44
- (四)加强书法文物保护措施44
- (五)加快培养专业人才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4
- 个人简历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吉芳;;开发安龙旅游资源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J];对外大传播;2000年12期
2 升平;;葡国怀古升平[J];中国商界;2000年05期
3 王伟伟,杨鑫;开发名校旅游资源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王英利;齐齐哈尔旅游资源系统分析评价[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佟玉权,罗岩;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系统论思考[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乌恩,金波,蔡运龙;日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J];人文地理;2002年03期
7 谭丽燕;防城港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对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贺成全;论世界及我国火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9 甘筱青;旅游资源与开发的系统结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赵建宇;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红梅;陈永孝;;区域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供需关系探讨[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2 俞金国;王丽华;;关于旅游资源理论的再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周玉翠;;湖南品牌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协调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左爱萍;陈瑞保;王跃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旅游资源功能分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王洁;;入境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兴趣的统计分析[A];第八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琛;;区域旅游协作背景下的“首都都市度假游憩圈”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卢耀如;;开发旅游资源要强化科学意识[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8 赵鸿斌;王占林;郑淑霞;;青海湖旅游资源环境及其保护对策[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9 杨文衡;;《徐霞客游记》在当前开发旅游资源中的作用[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彭龙;;西部大开发要重视风土民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2001、2002年合订本[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茹 杨少亮;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2 朱新法 宋晓华;开发旅游资源,把眼光放远些[N];新华日报;2001年
3 记者 邹思球;我市红色旅游资源展现迷人魅力[N];宜春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贾鹏云;旅游资源亟待整合[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吕壮;上海旅游资源在哪儿[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6 田文静(作者单位:淮南市旅游局);浅谈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N];安徽经济报;2006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局副局长、研究员 岳颁东;提升旅游资源的多重价值[N];阿克苏日报;2007年
8 宋伟;山西的旅游资源与开发[N];中国旅游报;2006年
9 马卷 姚志强;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N];中国旅游报;2006年
10 记者 高鹏 刘巍;旅游资源亟待打破垄断[N];中国民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金平斌;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叶浪;旅游资源经营权论[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孙京海;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肖梅;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9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生;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冯书春;环境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段雅婧;阿拉善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曼;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虎国;延边旅游资源及其评价[D];延边大学;2004年
6 方幼君;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李玮娜;山东省旅游资源非优区及开发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8 达红;文学视野中的常州旅游资源[D];苏州大学;2008年
9 闫姗姗;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魏丽君;长治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27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52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