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书名实考——兼及康有为、杨守敬真书论之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真书名实考——兼及康有为、杨守敬真书论之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以康有为、杨守敬关于真书的论断为主要线索,梳理了康、杨等人书论中关于真书名与实的论述,并进行比较性研究,以此考索真书之起源、流变以及清代以后关于真书名实的混淆与误读。杨守敬侧重于从版本及鉴藏真伪角度谈论六朝真书,而康有为则抛开真伪,从书体源流及分变角度进行论述,相比之下,康有为更为高明。本文认为,真书与楷书原本不是一回事,但在后人书论及理解中,往往将二者混淆。本文综合历代书论认为,在古代书家看来,楷书有着严格的概念及书体限定,只有一笔一划没有任何连接的规整的唐代正书,才能称之为楷书,否则均不可随意称之为楷书。概念的混淆导致书体的混淆。楷书的产生,是真书标准化和定型化的产物,区别楷书与真书,是辨别明清以降馆阁书的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书法》杂志社;
【关键词】: 康有为 杨守敬 真书 名实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千百年来,关于真书之名实,聚讼纷纭,讹误繁多,累世代有纷争,渐成一书学公案。古今之论书,尤其明以后,多将真书与楷书混为一谈,以致以讹传讹,谬论百出。至清末民初,论书者已多不辨真书、楷书之别,或知真书,但仍习惯性将真书作楷书,将楷书作真书,不如此,则难以为学界所接受,迨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生;六朝书论中的“骨”论[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吴家驹;浅析古代书论校注中的若干问题[J];书画艺术;2002年04期
3 朴之;;中科大与日本书论研究会书法交流活动侧记[J];书法之友;2002年12期
4 张运礼;;中国古代书论中的人格象征论思想管窥[J];戏剧文学;2006年06期
5 邱世鸿;;试论朱熹理学书论的二重性及其价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2期
6 孙本杰;王若罡;;古代书论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新学术;2007年04期
7 陈石军;;中国古代书论“以人喻书”范畴的发展进程[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0期
8 柳国良;;传统书论的学术研究语境[J];书法赏评;2009年04期
9 周睿;;书法主体的内心世界——如何理解以“心”为内核的书论诸范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5期
10 赵鹏辉;;高二适书论思想[J];韶关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国华;;蔡襄书法及书论[A];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田;作家的书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孙宜才;书法治乱与朱复戡书论[N];东方早报;2013年
3 华海镜;历代书论的抽象思维[N];美术报;2003年
4 舒培;胸罗万象 笔走龙蛇[N];金融时报;2011年
5 岳崇 全国政协委员 陕西省书协副主席;书法拒绝真丑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苗培红;晋南朝人书论的历史地位[N];中国艺术报;2011年
7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
本文编号:528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52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