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碑刻刻手研究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碑刻刻手研究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刻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色彩的大宗遗产。在中国书艺术之中,碑刻书法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在许多重要的传世作品及流传过程中,刻手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说书迹学是书学尤其是书法史研究的重要对象,那么,参与碑刻的生产与传播的刻工,无疑也是书学尤其是书法史研究的重要对象。长期以来,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碑刻的不断出土,学者在碑刻书法上倾向于书法史方面的研究颇多,但是对大量名不见经传的碑刻手关注不够,缺乏严密的、系统的研究;更有甚者对刻手横加鄙视实属不该。梁白泉先生在《中国碑文化·序》中也说:“碑上无论文字、图画都有作者,其中不乏大家著名丹青手。这些作品上石,必须有劳于石工、技师;石工、技师的手艺水平,决定后人评论碑文的高下。对于后世赞美名碑,不应忘记如若没有这些石工,哪得有这些名碑传世?”①梁白泉先生对于刻手的评价是极为中肯的,对于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反而为中国碑刻文化、书法文化、历史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是刻手工匠之地位历来低下,正史中鲜有记载,本文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刻手工匠的出身、政治地位、经济状况做一个调查分析,因为史料的阙服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了解刻手的文化修养和身份地位,进而对刻手进行分类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对刻手有一个更深的发掘,从而对于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碑书法有更多的体悟和心得。
【关键词】:刻手 墓志 造像记 异体字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第一章 碑刻与刻手12-24
- 1.1 碑刻的产生12-19
- 1.1.1 碑刻的性质12-17
- 1.1.2 碑刻与刻手的关系17-19
- 1.2 刻手的界定19-24
- 1.2.1 刻手的定义19-20
- 1.2.2 石刻刻手与甲骨、钟鼎等诸刻手之区别20-22
- 1.2.3 魏晋南北朝刻手的题署方式22-24
- 第二章 刻手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24-34
- 2.1 文化的融合与书法的传播24-29
- 2.1.1 孝文帝改革24
- 2.1.2 汉化程度与书风的转变24-29
- 2.2 汉以来厚葬风气对刻手的刺激29-34
- 2.2.1 “禁碑”与“立碑”并行29-30
- 2.2.2 墓志的兴起30-32
- 2.2.3 佛教的兴盛与精神上的自我安慰32-34
- 第三章 刻手的出身、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考究34-48
- 3.1 刻手的出身34-42
- 3.2 刻手的政治经济状况42-48
- 3.2.1 刻手的政治状况42-45
- 3.2.2 刻手的经济状况45-48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刻手的贡献48-58
- 4.1 对碑刻文化的贡献48-53
- 4.1.1 对楷书的贡献48-50
- 4.1.2 丰富了石刻形制和题材50-53
- 4.2 刻手对文字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意义53-58
- 4.2.1 文本形式从纸帛到石材的变化,实现了文献载体的转移53-55
- 4.2.2 刻手文化水平对异体字的影响55-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4-6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陈虹;;试论《周易》的美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熊燕霞;;从“传神写照”到“以形写神”——试析顾恺之的绘画美学观[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翟子寒;;闲谈中国的老庄之美与美国的流水别墅[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张玉勤;;《画语录》:绘画意境论之集大成者[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南;;明十三陵规划设计的象征含义与意境追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彭锋;;“道”的美学阐释[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10 顾祖钊;;气韵生动与华夏审美理想[A];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9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瑜;论范小青小说创作的流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32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53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