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视角下的草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字学视角下的草法研究
【摘要】:本文从文字学角度出发,将草书偏旁和草书字根放置于文字学系统中考察,借助大量图像资料和符号学研究理论,力图将草法的形成演变,以理性的、符合文字与书体自身发展规律的方式揭示出来。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文字学 草法
【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宋代宸翰研究》阶段性成果(CXZZ13-0047)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在篆隶行草楷五种书体中,没有哪一种书体象草书这般神秘。即使是甲骨文,其近半数都能通过文字学上的六书理论来做出合理的解释。惟独草书,由于其符号化的书法语言和草书自身内部章草、今草与大草的笔法上的交织,其草法生成原理和方法至今尚未能从根本上得到全面而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涌泉;;简化字探源三题[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远明;;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文字研究的初步设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沙宗元;gU氏壶铭文补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白兆麟;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沙宗元;百年来文字学通论性著作关于汉字结构研究的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吴国升;;春秋文字字形区域性特征的初步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杨明明;董欣胜;;说“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福艳;;“裸”字古今探[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周有光;;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探索[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陈昌芳;;异体字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帷韬;;《说文解字》叠文探微[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玺;;略谈许慎受今文经学思想之影响[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俞绍宏;;葛陵简“癸悇”考[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7 徐英瑾;;如何让电脑真正懂汉语?——一种以许慎的“六书”理论为母型的汉语处理模型[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8 韩胜伟;;表达声符字假借义的亦声字[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邱晨;;汉字与古代婚姻文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常丽丽;;两种“两书”理论比较[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3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国权;清代金文研究}湂諿D];吉林大学;2011年
5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晓静;东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9 吕蒙;汉魏六朝碑刻古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朱媛;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f替,
本文编号:533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53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