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史碎片——建国至“文革”十七年的扬州篆刻
本文关键词:印史碎片——建国至“文革”十七年的扬州篆刻
更多相关文章: 篆刻学 印史 易庵 六六年 五十年代 宝松 一九 今体 九六 汉印
【摘要】:正一二十世纪中叶的扬州印坛,主要是一九四九至一九六六年,也就是建国后到文革前的十七年,这"十七年"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是当代篆刻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扬州篆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五十年代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六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以蔡易庵、孙龙父和桑宝松为代表的扬州篆刻家群体,他们已然成为扬州当代印坛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
【关键词】: 篆刻学;印史;易庵;六六年;五十年代;宝松;一九;今体;九六;汉印;
【分类号】:J292.4
【正文快照】: 一二十世纪中叶的扬州印坛,主要是一九四九至一九六六年,也就是建国后到文革前的十七年,这『十七年』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是当代篆刻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扬州篆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五十年代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六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以蔡易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延毅;重点突出 引导有方——《自学篆刻引导》读后[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徐清;;“篆刻文献学”构建初探[J];书法赏评;2009年02期
3 谷松章;;篆刻的临摹(五)[J];青少年书法;2009年19期
4 陈振濂;关于篆刻学科建设诸问题的思考[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雪璜;;篆刻三味 字正 法正 刀正[J];黄河之声;2008年18期
6 侯军;;异才周南海的异材篆刻——品鉴《陆离集》[J];全国新书目;2009年19期
7 乔宇;;浅谈高等院校篆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书法赏评;2013年04期
8 于光远;;我想到了篆刻——它是一种艺术性的传播思想的工具,应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J];群言;1988年05期
9 方旭;篆刻知识与技法(一)[J];美术向导;1996年01期
10 一峰;勾经探史 深研博收——写在《中国篆刻大辞典》出版之际[J];美术之友;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一苇;浅议“篆刻史”和“篆刻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唐春玉;篆刻创作中的虚实变化[N];文艺报;2011年
3 陈振濂;扎根传统 展示时代[N];美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孟凌云;金石春秋 执著不悔[N];吉林日报;2004年
5 尧山壁;铁峰铁笔[N];光明日报;2001年
6 陈振濂;篆刻形式美学的展开[N];美术报;2005年
7 彭一超;雍容华贵 典雅精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相乐;中国印:刀锋上的舞蹈[N];华夏时报;2011年
9 张国维;边款留香说闲章[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办公室副主任 侯勇;名家流派印章鉴真辨伪[N];团结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莫武;由工匠之“艺”到文人之“艺”[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佳;笔意在文人篆刻中的运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霍文才;当前篆刻创作取法范围拓展的综合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江晨;《浅析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方玄安;篆刻文字名实辨[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海勇;胆敢独造:齐白石的篆刻理念与实践[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6 杨帆;论汉碑额篆书对清代中后期篆刻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7 周子牛;论民国时期的篆刻艺术特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8 王建磊;巴社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亓浩;汉代印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白洪锦;清代金石热对黄易印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3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57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