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岭南地区帖学书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晚清岭南地区帖学书法研究
【摘要】:提及晚清书法,多言“碑学大兴”而“帖学大坏”,但事实并非如此。晚清“碑学大兴”之时,帖学并未“大坏”,聚焦岭南书法亦是如此。晚清岭南地区帖学书法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其代表人物如吴荣光、朱次琦、陈澧等,他们皆学养丰富,注重学书基础,崇尚晋人之书,传承帖学之本,并且师古不泥古,做到推陈出新,富有创造,其书学思想与传统帖学一脉相承。同时,他们或交游广泛,或教书育人,对于晚清岭南地区帖学的交流与传播意义深远,就连晚清岭南碑学大家康有为在晚年都自悔抛弃帖学,从而期冀回归帖学,乃见其书学本真,并对王羲之书法赞美至极,这也有力的佐证了晚清岭南地区帖学书法的广泛影响。此外,刻帖也是帖学的重要内容。晚清时,以南海、番禺为中心的岭南地区刻帖活动繁荣,数量居全国前列。刻帖将历代传统帖学书法刊刻成册,供人临摹、欣赏,津逮后学,也推动了帖学在晚清岭南地区及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与作用。事实表明,晚清岭南地区的帖学书法依旧繁荣兴盛,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晚清 岭南地区 帖学 刻帖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绪论5-11
- 第一章 晚清岭南地区的帖学书家与审美观念11-65
- 第一节 晚清岭南地区代表性帖学书家与书法11-39
- 一、吴荣光12-18
- 二、朱次琦18-23
- 三、陈澧23-27
- 四、梁于渭27-29
- 五、其他帖学书家附29-39
- 附:晚清岭南地区帖学书家一览表30-39
- 第二节 晚清岭南地区的重要帖学思想39-65
- 一、代表性帖学书家的帖学思想39-50
- (一) 虚和——吴荣光的核心帖学思想39-42
- (二) 尚晋——朱次琦的帖学思想42-48
- (三) 师古——陈澧的帖学思想48-50
- 二、碑学大家康有为的帖学思想50-65
- 第二章 晚清岭南地区的刻帖65-92
- 一、南海叶梦龙及其刻帖66-71
- 二、南海吴荣光及其刻帖71-73
- 三、广州十三行行商潘氏、伍氏及其刻帖73-83
- 四、南海孔广陶及其刻帖83-85
- 五、其他刻帖85-92
- 附:晚清岭南地区刻帖一览表87-92
- 第三章 晚清岭南地区帖学对民国书法的影响92-96
- 结语96-99
- 参考文献99-104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104-105
- 后记105-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桂森;清初帖学派书法略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刘文秋;;康有为的帖学观[J];艺术百家;2006年06期
3 张旭光;;“新帖学”的时代价值[J];美术观察;2006年11期
4 杨建军;;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帖学复兴[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陈振濂;;“新帖学”的学术来源与实践倡导诸问题——“新帖学”论纲之三[J];文艺研究;2008年03期
6 阴胜国;;论清代中期的正统审美思想与帖学书法之关系[J];书法赏评;2010年05期
7 王好君;;论当代帖学创作[J];美与时代(中);2011年02期
8 陈振濂;;对古典“帖学”史形态的反思与“新帖学”概念的提出[J];文艺研究;2006年11期
9 曹建;;康有为“帖学大坏”论及其影响[J];文艺研究;2006年11期
10 鲍宏伟;;析白蕉与近现代帖学复兴的艺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其凤;帖学的守望者[N];美术报;2006年
2 杨光文;对当前书法“新帖学”热的一点看法[N];光明日报;2008年
3 沈白;惶恐于传统之中[N];中国文物报;2008年
4 姜寿田;碑帖并重 刚柔并济[N];光明日报;2013年
5 董水荣;书法的审美与感觉[N];美术报;2014年
6 ;思深意远的反思[N];美术报;2008年
7 杨近白;略说刘洪镇的碑帖观[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陈纬 书法家、浙江美术馆副研究员;上善若水[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9 田丕鸿;南粤帖学名家[N];中国商报;2003年
10 黄`,
本文编号:602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60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