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替与交融:“后碑学”视阈下的碑帖观流变
发布时间:2017-08-02 15:17
本文关键词:轮替与交融:“后碑学”视阈下的碑帖观流变
更多相关文章: 后碑学 碑帖融合 “碑为体、帖为用” 新帖学
【摘要】:"后碑学"是相对于清季碑学而言的,此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清代碑学运动对后世书学观念的洗礼及碑学思维的延续。时间跨度为民国初年直至今,在创作理念上表现为由扬碑抑帖向碑帖交融转化,由起初立足于碑最终转向归位于帖。碑帖观念轮替贯穿整个后碑学时期,并伴以碑学概念的扩充和变异。民国书法上承晚清下启当代,具有浓厚的后碑学色彩。如果说民国书法主要表现为碑帖融合的初步阶段的话,则当下书法已然演变为"碑为体、帖为用"的深度逻辑,超越了简单的碑帖融合技巧。"新帖学"的提出宣告了后碑学形式上的终结,但碑帖碰撞开拓了当代书法的新格局,碑学思维还在继续。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后碑学 碑帖融合 “碑为体、帖为用” 新帖学
【分类号】:J292.1
【正文快照】: 清代碑学运动之后,中国书法史进入了所谓的“后碑学”时期。顾名思义,“后碑学”是相对于碑学而言的,有学者指出其范畴为民国初年至抗战时期书法,在风格上呈现出受碑学影响与碑帖互融双向并存的局面,理念上由扬碑抑帖向碑帖并重转化。1与此不同的是,张旭光先生在谈到新时期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建;;重庆二十世纪书法述论[J];书法之友;2001年06期
2 张旭光;;“新帖学”的时代价值[J];美术观察;2006年11期
3 沃兴华;;论于右任书法[J];中国书画;2007年08期
4 陈振濂;;对古典“帖学”史形态的反思与“新帖学”概念的提出[J];文艺研究;2006年11期
5 郑必厚;;对“现代书法”的当代思考[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6 陈振濂;;关于“新碑学——魏碑艺术化运动”——陈振濂教授中国书法发展问答录[J];艺术百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涛;;试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的书法艺术才能的形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5期
2 郑付忠;;颠覆与重塑——论“二王”书风的当代化[J];东方艺术;2014年16期
3 王智忠;;《书谱》的生命美学意蕴及现实意义[J];美术大观;2009年12期
4 王好君;;论当代帖学创作[J];美与时代(中);2011年02期
5 张光兴;;对当下重塑书法艺术尊严的简单思考[J];美与时代(下);2014年02期
6 赵晨;;论陈振濂对沙孟海帖学理论的继承与推进[J];青少年书法;2011年12期
7 王俨;;赵孟,
本文编号:609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60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