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郑孝胥日记》涉及书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22:25

  本文关键词:《郑孝胥日记》涉及书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郑孝胥日记 书法 研究


【摘要】:碑派书法发展到清末已进入成熟期,出现了笔法结字多样、内容形式丰富的作品。郑孝胥是清末民初碑派书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书法既随主流,又独具风貌。他在汲取了前辈书家创作成果的基础上,以独到的眼光将汉代简牍书法融入自身的创作中,并采用了碑帖结合的手段,与当时文化精英书家们一同将清代碑派书法推向高峰。在《郑孝胥日记》中保存了从1882年至1938年期间关于书法学习、研究、审美、评论、创作等方面的资料,是其实践和感受的真实记录。这些史料不但对研究郑孝胥书法乃至清代碑派书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后代书家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正是通过整理归纳《日记》中涉及书法方面的史料,力图还原其在书法学习、创作方面的真实思想和具体方式。
【关键词】:郑孝胥日记 书法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7
  • 目录7-9
  • 绪论9-11
  • 第一章 生平及书法蒙学概述11-15
  • 第一节 郑孝胥生平简介11
  • 第二节 郑孝胥书法的家学渊源11-15
  • 第二章 郑孝胥书法风格解析15-27
  • 第一节 清代碑学书法的流变15-18
  • 第二节 清代碑学的审美意旨18-21
  • 第三节 郑孝胥的书风21-27
  • 第三章 郑孝胥的书法临摹与创作27-37
  • 第一节 郑孝胥临摹对象的统计27-29
  • 第二节 郑孝胥的临摹方法及标准29-31
  • 第三节 郑孝胥创作数量分析31-33
  • 第四节 书法创作频率的分析33-37
  • 第四章 郑孝胥对书写工具及材料的选择37-45
  • 第一节 笔37-40
  • 第二节 墨40-42
  • 第三节 纸42-43
  • 第四节 砚43-45
  • 第五章 《郑孝胥日记》论书的分析45-53
  • 第一节 技法论45-46
  • 第二节 书体论46-49
  • 第三节 品评论49-51
  • 第四节 篆刻论51-53
  • 第六章 郑孝胥与主要几位书法大家的交往53-61
  • 第一节 与沈曾植的交往53-55
  • 第二节 与康有为的交往55-56
  • 第三节 与吴昌硕的交往56-58
  • 第四节 与曾熙、李瑞清、罗振玉的交往58-61
  • 第七章 郑孝胥书法的影响与价值61-65
  • 第一节 郑孝胥书法的影响与传播61-62
  • 第二节 郑孝胥书法的价值62-65
  • 第八章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69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9-71
  • 致谢71-73
  • 个人简历73-7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文飞;;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沈曾植书法评述[J];东方艺术;2009年08期

2 张洪峰;;论晚清大篆书法兴起之原因[J];大舞台;2011年01期

3 叶纯杰;;浅谈书法的“自然”[J];大舞台;2012年01期

4 段惠子;;梁山献《评书帖》执笔论[J];东岳论丛;2011年09期

5 谢建华;;论晚明文化转型时期的书法变革[J];东南文化;2012年04期

6 王同顺,李红;试论镇江书法碑刻对书法艺术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钟一鸣;;傅山的艺术思想与“四宁四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胡长春;;理学家的书法观——论朱熹在书法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吕瑛;;论董其昌的“画欲暗,不欲明”[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沈文中;;明代湖笔业鼎盛的社会历史原因探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细珠;;清末新政、立宪与革命研究的几个问题[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顾琴;海派篆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张多强;《三希堂法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学;2012年

5 张金梁;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金丹;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7 彭砺志;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D];吉林大学;2006年

8 靳永;书法研究的多重证据法[D];山东大学;2006年

9 朱天曙;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杨萌芽;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国强;从王世贞《_州山人四部稿》谈吴门隶书[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范宇波;从祝允明、文徵明在明代的书名沉浮看艺术批评中文化权力的介入[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吴坤培;陈奕禧书法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亚军;书法侧锋用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桑秀娟;清初隐士书法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晋华;荒寒之路上的最后守望者[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贾艳玲;从《大同报》舆论引导看东北沦陷初期日本的文化侵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崔树强;宋、清两代金石学对书法的影响及其背景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9 马炜;徐渭书法风格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尹任植;韩中学术与艺术交流的使者金正喜[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22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622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0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