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宋代刻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16:26

  本文关键词:宋代刻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刻帖 碑刻 宋代刻帖


【摘要】:在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过程中,必然要接触到大量的书迹作为参考和理论依据,而最为有力的依据莫过于书法真迹,但是像魏晋、唐代等时期的书法,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真正流传至今的书法真迹几乎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亡佚了,没有了书迹的对比参考,会对于我们在中国书法的研究过程中造成很大的阻碍,而刻帖的出现,尤其是宋代刻帖,其大量的保存了前人的书迹,虽然不是真正的原迹,但也是仅次于原迹的珍贵参考资料。通过对宋代刻帖的研究,对于我们学习了解中国书法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第一部分区分碑刻与刻帖的区别,使人们对于刻帖有了初步了解。第二部分在刻帖起源问题在学术界尚无确实论证的情况下,总结刻帖起源以《馆本十七帖》为始帖、以南唐刻帖为始帖两大论点,并进行分析和考证得出自我结论。第三部分对宋代刻帖进行分类:将宋代刻帖类型按内容和性质进行划分。第四部分,分析刻帖在宋代兴盛的原因,主要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七个因素决定的。第五部分,由宋代刻帖所体现的宋代书法风貌以及书法审美倾向,从宋代刻帖内容着手,得出宋代对魏晋书风的崇尚。由宋代书家书法风格论证得出宋代尚意的书风。第六部分,宋代刻帖的价值:刻帖产生的目的是学习传播书法艺术,宋代刻帖在普及书法教育、以及书法传播方式的改变方面具有很大的艺术贡献。在保存前人书迹、以及作为帖学产生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第七部分,宋代刻帖不仅对宋代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于后世产生着影响,催生了元代的复古主义书风以及明代的浪漫主义书风,在清代崇碑仰帖的大环境下,宋代刻帖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刻帖 碑刻 宋代刻帖
【学位授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1章 绪论9-11
  • 1.1 选题背景9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10-11
  • 1.3.1 研究内容10
  • 1.3.2 研究方法10-11
  • 第2章 刻帖概述11-13
  • 第3章 刻帖源流考证13-19
  • 3.1 以《馆本十七帖》为始帖的主张13-15
  • 3.2 以南唐刻帖为始帖的观点15-19
  • 第4章 宋代刻帖的分类及艺术特征19-27
  • 4.1 单刻帖19-21
  • 4.2 历代丛帖21-25
  • 4.3 个人丛帖、官刻刻帖、私刻刻帖25-27
  • 第5章 宋代刻帖盛行的原因27-33
  • 5.1 政治原因:“重文轻武”与帝王喜爱27
  • 5.2 社会基础:文人书家的广泛出现27-28
  • 5.3 学习前人书法精髓的渴求28
  • 5.4 史学基础:金石考证学的兴起28-30
  • 5.5 书法教育的普及、印刷技术的进步30
  • 5.6 市场基础:刻帖的商品化,私人收藏数量大大增加30-31
  • 5.7 题名刻石之风盛行31-33
  • 第6章 宋代由刻帖体现出的书法风尚和审美倾向33-39
  • 6.1 对魏晋书风的崇尚33-36
  • 6.2 尚意书风的确立36-39
  • 第7章 宋代刻帖的价值39-45
  • 7.1 宋代刻帖的艺术价值39-41
  • 7.1.1 普及书法教育繁荣书法文化39-40
  • 7.1.2 改变原有书法传承方式40-41
  • 7.2 宋代刻帖的理论价值41-45
  • 7.2.1 保存前人书迹41-43
  • 7.2.2 为帖学的产生提供理论范本43-45
  • 第8章 宋代刻帖对后世影响45-53
  • 8.1 宋代刻帖与元代复古主义思潮45-47
  • 8.2 宋代刻帖与明代“浪漫主义书风”的兴起47-48
  • 8.3 宋代刻帖与清代碑学48-53
  • 第9章 结论53-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9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峰;;略述宋代刻帖的种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0期

2 方波;;文化资本与文化商品:明代江南私家刻帖的一个面向[J];文艺研究;2012年12期

3 吕金光;成海明;;晚明刻帖失真与“尊碑”意识萌芽的出现[J];艺术百家;2013年03期

4 刘镇;;论长洲文氏家族与明代江南刻帖之繁荣[J];书法;2013年09期

5 蔡清德;;地域性刻帖之发端——《金陵名贤帖》的编刻流传、特征与史学意义[J];艺术百家;2012年05期

6 刘镇;;论长洲文氏家族与明代江南刻帖之繁荣[J];书法赏评;2013年02期

7 孟庆星;;邢侗与晚明清初山左集古刻帖考论[J];东方艺术;2011年08期

8 ;匡时首次推出善本碑帖专场[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06期

9 张鹏宇;秦振吉;;榆次常家之书院藏帖简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10 ;《张忠烈公墨迹刻帖考》补正[J];文物;198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史春生;“碑”与“帖”的区别[N];中国商报;2004年

2 万君超;说法帖[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录音整理 吴川淮 张平;书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陈尔俊;历代汇帖述略[N];中国文物报;2004年

5 曹萌;端严肃穆 灵秀典雅[N];中国文物报;2011年

6 肖鑫(北京);浅谈《阁帖》的借鉴价值[N];中国艺术报;2003年

7 白锐;“书法热”之我见[N];文艺报;2011年

8 史春生;碑帖中寻找孤本珍本[N];中国商报;2004年

9 本刊记者 石见;碑刻·法帖·墨迹[N];中国艺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宗成振;刻帖著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清德;十五至十六世纪金陵书法的区域性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钟浩;宋代刻贴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2 崔永升;永tF刻帖与题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肖成彦;《绛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高秀清;宋代“书迹题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百军;宋代的书迹著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爱梅;《太原段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驰;孔继涑与《玉虹楼法帖》[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8 林伊;清代嘉道时期的欧书兴盛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9 程渤;明《馀清斋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42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742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9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