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书风嬗变现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末书风嬗变现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书学思想 取法 书风 嬗变 幅式 结体 章法 墨法
【摘要】:本文旨在从时代大环境角度分析研究明末书风嬗变现象。首先对社会的动荡,思想的狂飙,审美的转变,书学思想、取法和风格形成四大时代文化背景作一概述,进一步从书家的书学思想、取法和风格形成,分析、比较、论证了导致这一嬗变的原因及影响。再具体从载体形式(幅式)和艺术语言(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几个方面的表现作一详细论述,引申出他们这一时期贡献及其价值:昭示着不同程度地背离二王帖学和批判了明初以来的“台阁体”及赵、董复古书风的影响,将思潮影响书风的表现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必然带来书法风格史的重大变革,为推进书法历史繁荣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和意义。
【关键词】:书学思想 取法 书风 嬗变 幅式 结体 章法 墨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7-8
- 二、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8
- 1.明末时代文化背景8-13
- 1.1 特定社会环境影响下的文人生存方式8-10
- 1.2 特定社会环境影响下的文人心态和审美情感10-11
- 1.3 时代文艺思潮影响下的文人书风变化11-13
- 2. 明末文人书法家书学思想及取法的形成13-22
- 2.1 徐渭13-15
- 2.2 张瑞图15-16
- 2.3 黄道周16-17
- 2.4 倪元璐17-18
- 2.5 王铎18-19
- 2.6 王了望19-20
- 2.7 傅山20-22
- 3. 明末文人书法家书法嬗变具体体现22-30
- 3.1 幅式---由手札把玩向巨幅视觉嬗变22-23
- 3.2 笔法---由清朗俊逸向浑厚豪放嬗变23-25
- 3.3 结体---由独立平正向整体eg侧嬗变25-26
- 3.4 章法---由常规整齐向参差繁密嬗变26-28
- 3.5 墨法---由单色似漆向浓、枯、涨墨嬗变28-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2
- 致谢32-33
- 附图33-3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高飞;空白与意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周中明;姚鼐追求自我的思想嬗变过程及其时代特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4 张亮亮;林慧光;;始于怀疑 终于信仰 归于实用——浅析中医学术流派兴衰之路[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5 郑大华;;论嘉道经世思潮对晚清社会转型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6 刘小梅;;理学的“穷理尽性”与杜丽娘的游园惊梦——汤显祖“以情格理”的再理解[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8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9 张伯昭;;构建京剧学的重大课题:经典化和现代化[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4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5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向明礼;多酸药物电子结构及其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新旧之间的文学——《老残游记》[D];湘潭大学;2003年
2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4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5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磊;基督的天国与佛佑的人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67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767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