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王安忆小说对少女精神成长的书写

发布时间:2016-11-11 19:19

  本文关键词:王安忆小说对少女精神成长的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师范大学》 2008年

王安忆小说对少女精神成长的书写

王明娟  

【摘要】: 中国女性文学已走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经过“五四”时期的萌发、20世纪30到40年代的初建、建国后17年的停滞、新时期的复苏以及21世纪的新发展、女性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已日臻完善并吸引了学术界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的女性文学创作较为关注成年女性的心灵世界,很少涉及少女的精神成长,因此,少女群体的人生受到了当代文坛的冷落,但是,上海作家王安忆却特立独行。自上世纪70年代末发表处女作至今,王安忆一直对少女的生存境况和精神生活寄予了长期不间断的关怀。评论界已分别从题材、文学主题、作家观念、学科研究方法、地域范围、文化交流、艺术技巧以及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等角度对王安忆的小说进行了大量的评论,数量大、范围广,但是从少女精神成长角度切入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王安忆小说对少女精神成长的书写值得学者作以关注。 本篇论文由引言、正文四章和结语构成。第一章王安忆小说中对少女精神成长现象的关注,主要阐述并分析了王安忆小说中对少女精神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自由而全面的性格发展、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确立及其问题的省思、以及少女精神成长中的自我认知与女性意识。 第二章王安忆小说中的少女形象及其成长,主要论述了王安忆如何在创作中体现第一章提到的问题。第一节阐述了王安忆小说中塑造的三种少女形象并揭示其性格特点。第二节从童年体验、社会风潮的影响和文化冲突与碰撞的影响入手分析了王安忆小说对少女人生命运的书写,与其人生价值观的型塑。 第三章阐述了王安忆小说少女精神成长主题的书写特点。第一节浓厚的自传体色彩即王安忆个人生活体验在作品中的呈现。第二节敏锐的社会学眼光主要包括王安忆对少女心灵世界的成长寄予的哲理化思考。第三节独特的写作视角论述了王安忆对少女精神生活的个性书写。 第四章从社会和艺术两个角度分别总结了王安忆观众少女精神成长的双重意义。第一节社会价值包括呼唤家庭和社会对少女精神成长的更多关爱和重视,引发知识分子对当下社会精神体系反思及重建,激发少女对人生的自我重塑。第二节艺术价值主要包括推动女性文学及儿童文学的新发展和淡化“个性化”写作的负面影响。 独特的创作个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特有的哲理性思考,使得王安忆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举足轻重,她的小说总能引领文坛创作的潮流,并引起评论界的普遍关注。文坛和评论界对少女的冷落由来已久,王安忆对少女精神成长的持久关注是文学评论研究的空白地带,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学者作进一步全面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王安忆小说中对少女精神成长现象的关注9-25
  • 一 缺乏自由而全面的性格发展10-16
  • 二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确立及其问题的省思16-19
  • 三 少女精神成长中的自我认知与女性意识19-25
  • 第二章 王安忆小说中的少女形象及其精神成长25-35
  • 一 塑造少女形象,展示性格特点25-29
  • 二 少女人生命运的书写,,与其人生价值观的型塑29-35
  • 第三章 王安忆对少女精神成长的书写35-50
  • 一 浓厚的自传体色彩:王安忆个人生活体验在作品中的呈现35-41
  • 二 敏锐的社会学眼光:对少女心灵世界的成长寄予哲理化思考41-45
  • 三 独特的写作视角:对少女精神生活的个性书写45-50
  • 第四章 王安忆关注少女精神成长的双重意义50-62
  • 一 社会价值50-56
  • 二 艺术价值56-62
  • 结语62-63
  • 注释63-66
  • 参考文献66-68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68-69
  • 后记69-7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慧;新时期少女文学成长主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李颖;新时期小说中的孤儿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洪艳;女性视域下上海精神的演绎[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安忆;斯特凡亚;秦立德;;从现实人生的体验到叙述策略的转型——一份关于王安忆十年小说创作的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06期

    2 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J];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3 齐红;林舟;;王安忆访谈[J];作家;1995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晓光;浅析邓小平关于时间的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邓晓臻;;海德格尔的“此在”范畴——基于马克思文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祝亚峰;;从政治伦理、精英伦理到个体伦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叙事的伦理向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曾云;;源初境域和意义显示——海德格尔早期对“世界”的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陈庆华;;生命意义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王建;;高等教育工具化现象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张文胜;;关于“中庸”之于王安忆[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汪伟,方维保;王安忆的都市话语与城市精神史写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洋;;奇幻小说《坟场之书》之成长主题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朱水涌;;历史·现实与精神探寻——90年代长篇小说论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3 李永东;;纪实与虚构——新时期文学对租界时代上海的叙述(初稿)[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永东;;纪实与虚构——新时期文学对租界时代上海的叙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1)[C];2007年

    5 王向阳;;历史课堂开掘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赵树魁;关艳琴;;高师院校直面基础教育新课改挑战的对策探析[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7 陈雪;刘泰然;;反现代性与复魅之诗——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神话修辞[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蓬;;哲学主题的历史转换与哲学的当代性问题——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意义[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张文斌;;素质教育与校风建设[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国坛;;马克思哲学劳动主题引论——兼与吴晓明教授对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周丽雯;说海透珠——论吴兴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彬;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哲;与生命相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燕秀丽;近三十年中国儿童成长小说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娜;幻想小说中幻想与现实的平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郭静静;论安徒生童话的幻想观与幻想方式[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伟,方维保;王安忆的都市话语与城市精神史写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傅珊珊;锁在朦胧中的抑郁世界——评王安忆小说《忧伤的年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张蓉;贾辰飞;;后殖民主义文化心理下的生存困境——《我爱比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4 殷茹;;《月色撩人》,熠熠生辉——论王安忆笔下女人的纯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5 高秀芹;都市的迁徙——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中的都市时空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滕朝军;王安忆《文革轶事》人物形象浅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叶弥;;美哉少年——献给所有的美好年华[J];长篇小说选刊;2006年04期

    8 张纯静;;从欲望写作到民间叙事的回归——论王安忆小说文本中女性意识的表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唐晓丹;解读《富萍》,解读王安忆[J];当代文坛;2001年04期

    10 孙萍萍;寻找失去的记忆——从池莉、王安忆的两部新作谈起[J];当代文坛;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徐春萍;[N];文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房芳;平民世界的人性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2 华霄颖;市民文化与都市想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裴艳艳;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芬;独特的历史观观照下的城市书写[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燕;论王安忆小说的悲剧意识[D];河南大学;2001年

    3 熊璞;生活的体验 人性的叩问[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丽;“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小说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葛丽娅;王安忆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D];郑州大学;2002年

    6 李慧敏;王安忆小说文体特征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健敏;王安忆小说论[D];安徽大学;2003年

    8 魏李梅;论王安忆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秀萍;论王安忆小说对日常生活的诗性观照[D];黑龙江大学;2003年

    10 郭玉红;孤独的行吟与不倦的探索[D];河南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英;论徐则臣小说的成长主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蕊;丰富而疼痛的心灵[D];兰州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涛;;《小鲍庄》的文体及其它[J];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05期

    2 裴沁娴;王安忆小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述评[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3 沈红芳;;王安忆、铁凝小说叙事话语的差异[J];当代文坛;2006年04期

    4 程德培;;消费主义的流放之地——评王安忆近作《月色撩人》及其他[J];上海文化;2009年01期

    5 朱育颖;;淮河女儿的群像图——王安忆小说《姊妹们》解读[J];阅读与写作;2011年02期

    6 唐韧;创造“让读者不得不听的声音”——兼谈王安忆小说的一个语用特征[J];阅读与写作;2000年08期

    7 李雪梅;试论王安忆小说的独特人文价值[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赵华;精神家园的流浪者——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孤独意识[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年10期

    9 张岚;;对人性美好的不懈追寻——王安忆小说论[J];当代文坛;2008年02期

    10 刘敏;;天使与妖女——生命的束缚与反叛——对王安忆小说的女权主义批评[J];文学自由谈;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阿兵;;被平庸吞没的文学——从王安忆看“日常生活写作”的困境[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陈华积;;“米尼”们的“沉沦”——王安忆小说转型研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王艳芳;;从性别对抗到多元化书写——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新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4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11届优秀成果表彰奖获奖名单及颁奖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臻青;[N];辽宁日报;2011年

    2 ;[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湖州师范学院 刘树元;[N];辽宁日报;2010年

    4 黄惟群;[N];文学报;2011年

    5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N];文汇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陈熙涵 张裕;[N];文汇报;2003年

    7 端木复;[N];解放日报;2004年

    8 郜元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王海燕;[N];解放日报;2004年

    10 赵凤兰;[N];今日信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裴艳艳;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赵欣;上海都市文化与上海女作家写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璐;对自我的寻找与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2 董远方;王安忆的乡土写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吉翠;新世纪以来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鑫;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文化视野[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贝;论王安忆知青叙事的流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谷文静;总体性理论视野下的王安忆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甘路漫;王安忆与外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莹;王安忆小说修辞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9 钟媛;简论王安忆的“上海世界”[D];西南大学;2013年

    10 郭小红;影响焦虑下的“王安忆现象”[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王安忆小说对少女精神成长的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171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f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