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端智嘉与川端康成小说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09:50
【摘要】:端智嘉(1953-1985)是当代藏族文坛的一颗明星,他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充满传奇色彩,他为人处世特立独行,文学作品新颖独特,学术成果特色鲜明,在当代藏族文坛上演出了一幕有声有色的活剧。作为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藏族学者和作家中的佼佼者,端智嘉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诗词、小说、散文、论文、译作,在上世纪80年代的藏族文坛曾风靡一时,藏族文坛和藏学界有口皆碑,对藏族当代文学和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端智嘉年幼时父母离异,失去父母之爱的端智嘉,跟着出家为僧的叔叔长大。1961年,年满8岁的端智嘉进入家乡的小学读书。1964年他考入位于同仁县的黄南师范学校学习,经过5年的学习,于196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1年,端智嘉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藏汉文翻译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后回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8年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攻读藏族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藏族学者东嘎·洛桑赤列等教授攻读藏学,当时的同学有陈庆英、格桑益西等,因成绩优异,受到东嘎教授等老师的器重,1981年他以《藏族道歌源流》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离开北京,到位于共和县的海南州民族师范学校任教。是年,因家庭不和等原因,与藏族妻子离婚。后来,他又同一个蒙古族女子结婚,但是,由于感情基础十分脆弱,又到了离婚的边缘。端智嘉在青年时代所承受的压力大大重于常人一家庭的双重不幸(缺少父母之爱和夫妻恩爱);理想和事业的追求与家庭发生尖锐冲突,难以调和;而离经叛道的思想和放荡不羁的个性,写《活佛的故事》等,又承受着传统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家世的悲凉、家庭的纠葛、孤独寂寞的心态、社会的压力所构成的合力,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1985年11月29日,正处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黄金时代的端智嘉,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海南州民族师范专科学校住所内因煤气中毒不幸去世,年仅32岁。川端康成(1899—1972),毕业于东京大学,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在东京大学先是在英文系学习然后转入国文专业学习,在学习国文时他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艺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干只鹤》《古都》以及《睡美人》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端智嘉与川端康成虽然所处的年代和国籍、文化背景不同,但两位作家在人生命运与生活背景、创作历程等很多方面有诸多的可比性,因此将二者对比研究时,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评价端智嘉的人生和作品对藏族文学的意义及影响,还有他的创作特点。川端康成在自己文学作品中将日本传统文学的精髓与西方现代主义完美结合的创作技巧,始终是对他的研究和评价的焦点,用这方面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来重新看端智嘉的创作历程时,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他秉承的继承与引进相结合的创作特点。从藏族现代文学的整体研究而言,正确研究和看待端智嘉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正确认识藏族文学转型历程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端智嘉来反思藏族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向与存在的问题。纵观藏族文学研究,运用文学比较法对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现象或个别作家及其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的少之又少,这种文学评论现象不利于挖掘文学的民族性。因而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对端智嘉和川端康成两位作家的生平及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是首次运用从比较的视角来研究端智嘉。主要对端智嘉在创作过程中对藏族传统文学的继承加以了分析,较深刻地探讨了端智嘉的小说与藏族传统文学间的衍生关系。本文尝试性地对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生活时期的社会背景、人生道路、创作历程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尤其将作品比较当做重点进行研究。前言部分从研究现状和选题目的两个方面,对端智嘉研究现状和形势进行了总结,进一步从端智嘉研究层面论述选题的意义。纵观对端智嘉的研究成果,虽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研究视角上存在单一性和片面性。都将他作为新时代的人和新思想的代表在研究,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也在努力地寻找这一方面的论据,更有甚着,断章取义地依据他的文学作品中的某些语句,以及他的遗书和作风,抛开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整体思想,来论证他的叛逆性,将他与传统完全对立起来的研究倾向。但在深入研究他的整体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时,.不难发现,他对传统的不舍以及想继承传统并为此所做的实践探索。近年来,端智嘉研究成为藏族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门热点,相关的专著、系列丛书、杂文等相继问世。纵观各种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都侧重于研究端智嘉为藏族当代文学开辟的新的创作道路及其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相反他对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与风格的传承方面的研究略有不足。本文通过对端智嘉与川端康成的社会背景和作品、创作历程的比较,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端智嘉在社会大转型时期的思想转变以及探索新的文学创作的历程。第一章里对端智嘉与川端康成的社会背景和人生历程进行了比较。本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对他们生活的不同社会背景即“文革”前后的藏区社会状况与二战前后的日本社会状况加以比较。两位作家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各自都经历了社会的大转型时期,他们以作家特有的敏锐感对当时各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第二节里对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两位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生涯进行了比较。第二章立足作品,从他们各自的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既传承传统文学又对现代文学进行借鉴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都通过传承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开创了各自的别树一帜的创作道路。从世界文学的角度横向来看,相比川端康成端智嘉属于“边缘”带的文人,但通过对端智嘉与川端康成的作品的比较,能够启示我们从另一种视角评价端智嘉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川端康成在文学作品中始终追求日本传统的美学,通过现代文学的创作方法把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呈现的淋漓尽致。东西方文学创作方法的完美结合已成为研究川端康成作品的主要方向。本文从研究川端康成的视角对端智嘉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当代藏族文学的影响做了评论。纵观藏族文学研究,运用文学比较法对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现象或个别作家及其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的少之又少,这种文学评论现象不利于挖掘文学的民族性。鉴于此,本文对端智嘉与川端康成各自的文学作品具有的民族性也尝试性地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比较,可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从蕴藏于他们整个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审视比较。思想内容主要从对女性命运的关切思想和佛教思想、审丑与审美的思想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艺术特点主要从自然环境描写的特点与情节安排特点、叙述方式的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语部分对上述各章节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由此得出了端智嘉是一位善于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现实主义作家;而川端康成则是一位善于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唯美主义作家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家荣;;比较文学教学的四个关键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周霄;;一本新意泛起的比较文学教材——试评《比较文学学科新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李晓萍;;朝鲜诗人丁若镛“三吏”与杜甫“三吏”之比较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杨玉珍;外来影响与郑振铎的文学史观[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5 陈春香;诏来者以途径 示渡者以舟楫——读王向远《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陈春香;;从高旭的涉日诗歌看晚清中国人的日本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王樊逸;;新闻史研究方法探析[J];当代传播;2009年06期

8 高永;;“母题”术语的翻译问题[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2期

9 李官福;;佛经故事与中韩两国的“高僧与美女故事”[J];东疆学刊;2006年03期

10 景宏;;中印文学关系研究的力作——简评王向远等著《佛心梵影——中国作家与印度文化》[J];大学出版;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昌镐;苦难的岁月 互补的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付建舟;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4年

3 俞成云;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在东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刘彦明;李奎报散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孙鸿亮;佛经叙事文学与唐代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蜀玉;《文心雕龙》法语全译及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林进;日本现当代纯文学的风向标[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立波;论井上厦文学中的国家观[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7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2747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