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叙事中的评论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9:57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叙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叙述者的主观性,叙述者在叙事时总要或显或隐地表现出对于人物、事件甚至叙述本身的态度和观点,因此,任何叙述文本都避免不了叙述者的评论干预,都无法回避叙述者的评价和判断,文学叙述也不例外。叙述者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于生活的理解不应该消融于抽象的机械的符号分析之中,叙述者的评论干预研究在注重文本形式分析的同时,探究文本背后的诸多价值因素,有助于丰富叙事学本身的理论研究,并为作品的阅读和阐释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借鉴,因而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应该引起学界更多的思考和关注。本论文拟结合大量中外传统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综合考察叙事中评论干预涉及的一系列文本内部和外部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是针对评论干预本身的系统探索,明确界定评论干预,如何描述评论干预,评论干预在文本中的实现方式,这些将在论文第一章至第三章得以全面阐述。其次是围绕评论干预探究其与相关叙事核心要素存在的潜在关联,旨在揭示丰富而又复杂的叙事文本的内外世界,第四章至第六章给予系统探讨。第一章通过辨析评论和干预两个概念各自的内涵和本质,认为二者是实现途径和目的的关系,且二者的显明性标准不一。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国内学界评论干预概念的模糊性和不完备性,并对其作了部分修正,从而将其忽略的原本属于评论干预概念范围内的一部分叙述形式干预包括进去,以使其更具解释力。评论干预指的是任何通过评论或者解释实现的叙述者干预,评论的对象既可以是叙述内容,也可以是叙述形式。评论干预的明确界定十分必要,是整个后续研究的出发点。本章还专辟一节讨论评论干预与“客观”叙事的关系,认为不存在纯粹“客观”的叙事,评论干预也可以是接近客观真理描述的一种策略,是叙事永恒的需要。文学艺术的真实可以说,正是客观现实和主观真实相结合而生成的产物。第二章全面探讨如何更好更为全面地描述叙述者的评论干预,包括评论干预的类型、评论干预的位置、评论干预的表达及其之间可能存在的互相影响。已有研究关于评论干预类型的划分还存在一些模糊和相互抵触之处,亟需厘清明晰。遵从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评论干预类型。就叙事作品的层次而言,评论干预可以分为话语层面的评论干预和故事层面的评论干预;依据评论干预在叙事文本中发挥的作用,评论干预可以分为解释说明型、评价判断型、补充概括型等;依据评论干预中叙述者介入文本的强弱程度,评论干预又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这三类标准处于不同视角,相互形成逻辑“和”的关系。虽然评论干预可以出现在文本的任何位置,但叙事文本中特定位置的评论干预与其在文本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其所处的叙事层次是存有紧密联系的。书名之中的评论干预赋予作品灵魂并且暗示态度;篇首篇末的评论干预主要为了点明主旨,确立和巩固基调;篇中的评论干预旨在强调故事层面的判断评价;注释或括号之中的评论干预多在补充说明。第二章还涉及了评论干预的显性表达,我们将其划分为:“君子曰”式评论干预、“有诗为证”型评论干预和叹词抒发式评论干预。第三章研究叙事中评论干预的隐性实现方式。评论干预研究多集中在显性评论干预,对于隐性评论干预关注远远不够,而隐性评论干预正是多数作品艺术感染力所在。本章主要从四个方面集中探讨这种隐性的评论干预实现:人物话语、场景设置、象征暗示和无声评论。人物话语是小说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叙述者实施隐性评论干预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物话语本身及其不同的表达方式。单一场景描绘可以实现叙述者的评论干预,叙事中不同场景的并行展开往往能够产生特殊的对照效果,使得对照各方形成一种“对话”,留给读者自我思考的空间,在无形之中将叙述者的价值观念赋予读者。象征在叙事文本中用以暗示叙述者评论干预的方法是广泛多样的,我们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单一固定型、对比揭示型和语境辅助型。无声评论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隐性评论干预实现途径,可以通过淡化故事人物的声音甚至使其声音沉默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省略特定故事情节或故事场景的描述表达,甚至还可以通过省略评论解释的途径传递叙述者的价值观念。本章研究是对已有评论干预研究关注显性实现方式的补充和丰富,系统深化了文学叙述的评论干预研究。第四章至第六章研究评论干预与叙事进程、叙述可靠性、可述性之间的潜在联系,区别于已有研究只关注评论干预本身的研究,未考虑其在叙事中除评价、解释、补充、概括之外可能发挥的其他功能,因此必将发展和完善评论干预研究的理论体系。第四章研究评论干预在叙事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弥补已有研究对叙事进程中动态因素的忽视,有助于揭示叙述文本的多声特质和交际本质。“评论”因子隐隐约约贯穿于叙事文本向前推进的过程之中,无论是文本的不稳定因素还是张力因素都离不开叙述者对故事的阐释和判断,离不开叙述者的评论干预,尽管叙述者可以选择将评论干预显性或者隐性表达。叙事进程中的动态因素离不开叙述者的评论干预。叙事进程中的评论干预存在两种范式:“起承转合”线性范式和“多维交互式”叙事推进。前者指出中国文章学用于论证文章各个部分主题意义相互衔接的“起承转合”之说,也完全适用于分析叙述者评论干预建构的文本人际意义脉络。叙事文本的主题意义和人际意义两条脉络共同推动作品的叙事进程,有助于全面深化故事主题意义和修辞目的的识解。后者主要讨论隐性评论干预主导叙事进程的方式,分为横向交互式和并行交互式。“横向交互式”指的是作品从开始到结尾,叙述者在文本不同阶段实施的评论干预可能产生不同的宏观效果,综合各阶段的评论干预效果,尤其是作品接近尾声时的评论干预,叙述者的观点才得以明晰。“并行交互式”指的是作品存在两个并行展开的叙事进程,两者呈现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走向,在评论干预层面形成一种互为补充或者互为颠覆的关系,共同服务于作品的主题意义。第五章聚焦评论干预与叙述可靠性,系统考察评论干预与叙述可靠性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评论干预指的是叙述者的评论干预,表达了叙述者的评价判断和价值观,是判定叙述者是否可靠是否可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章首先从叙述主体入手,结合叙述者权威的消减现象探讨评论干预与叙述可靠性两者的产生机制,接着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评论干预与不可靠型叙述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不可靠型叙述主要包括因叙述者性格缺陷产生的不可靠型叙述和反讽两种类型。叙述者可靠和不可靠不应该是绝对永恒的、也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开放的。反讽所体现的叙述者和隐含作者观点的分离,虽在语言层面常常体现为词语表相和所指意义之间的不和谐、不一致,但其体现的张力、含蓄美和陌生化均有助于读者接近叙事文本的真实意蕴。第六章探讨评论干预与可述性之间的潜在联系。任何叙述文本都有其目标要点所在,故事事件有其值得讲述的原因,即可述性,是叙事文本存在的根本理由和核心动力。叙述者的评论干预是强化文本可述性的重要手段。本章将首先在解读“可述性”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可述性与评论干预二者之间的潜在关联,接着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可述性视角下的评论干预:事件的选择和再现、读者阅读兴趣的保持。在选定了主题事件之后,整体事件中的子事件选择也着实体现了叙述者的评论干预。有时故事讲述即使选择的是同一个子事件,但其不同的再现和处理方式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叙述者的态度。如何构建可述性较高的文本,保持读者的持续阅读兴趣,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用于解答读者阅读时潜在的疑惑不解的评论干预、帮助读者把握人物复杂性和多面性的叙述者的评价判断型评论干预、抓住读者阅读心理的叙述者的强烈情感宣泄。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萌昀;;论古代小说中故事场景的文化含义——以“客店场景”为例[J];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2813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2813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7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