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的启蒙叙事——《摩罗诗力说》综论
本文关键词:文学评论的启蒙叙事——《摩罗诗力说》综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摩罗诗力说》在鲁迅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以文学评论的形式,表达了青年鲁迅“别求新声于异邦”的思想启蒙目的。从鲁迅所求“摩罗”诗派之“新声”、“新声”之“诗力”,以及鲁迅对“精神界之战士”的期待等方面,论述了《摩罗诗力说》的启蒙意义。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说》 启蒙
【分类号】:I210.9
【正文快照】: 0引言《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第一篇论文学的重要论文,也是中国近代以来、五四之前一篇介绍世界文学的重要论文。青年鲁迅在该文中系统介绍、评论了欧洲近代的“摩罗”诗派,对文学的特征、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学思想,这些思想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虹;生命艺术:健康的与病态的——尼采的生命艺术论[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2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论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刘荣清;“以人为本”的人性观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刘旭光;尼采对美学的颠覆——试论尼采的美学生理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张世耘;;爱默生的原子个人主义与公共之善[J];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6 赵一凡;;胡塞尔与现象学的初衷[J];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7 董金华;尼采与后现代虚无主义[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4期
8 周强;人的生态美描述——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释[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杨俊;尼采的认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10 毛崇杰;解构主义再循迹——从尼采到德里达和希利斯·米勒[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2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3 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D];武汉大学;2004年
4 尹奎杰;权利正当性观念批判[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子川;“后现代”转向中的工业设计观[D];东南大学;2005年
6 刘富胜;后形而上学视野里的社会理性[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艳;人心之序[D];复旦大学;2007年
8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9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10 杨剑锋;现代性视野中的陈三立[D];上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建平;形而上学终结了吗?[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玉娟;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心理咨询与治疗[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曾锋;轮回:意识无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高新芝;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5 曾晓东;电子游戏的美学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昊(龙天);现代性语境下的抽象社会与行动个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许心宏;酒神美学阐释向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8 罗益民;巴赫金未完成性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妍;尼采悲剧观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丽;人的真实意蕴[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乔生;“鲁迅的起点:仙台的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10期
2 ;《鲁迅思想作品论稿》出版[J];鲁迅研究月刊;1987年04期
3 ;“鲁迅思想与杂文研究选修课座谈记录[J];鲁迅研究月刊;1987年05期
4 李拉利 ,周宝东;“回顾与展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07期
5 钱理群;;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J];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07年06期
6 杨一冰;;浅谈鲁迅青少年时代的思想──《朝花夕拾》读后[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7 陈漱渝;;关于近年来新发现的鲁迅佚文[J];文学评论;1981年05期
8 王学谦;;鲁迅:从政治偶像、文化权威到文学经典[J];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林志浩;;《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J];文学评论;1960年02期
10 顾农;;《野草》试释(二则)[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改平;;作为共产党同路人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震;;《摩罗诗力说》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符杰祥;;对鲁迅“弃医从文”的再解读[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编后[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义;;鲁迅与“左联”三章[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袁盛勇;;“左联”时期的鲁迅——从他与周扬的根本分歧谈起[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得后;;鲁迅的文艺思想和《讲话》[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8 王富仁;;当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9 袁盛勇;;走向历史和文化的深处——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现象”研究论纲[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王铁仙;;关于科学评价鲁迅的若干思考——重读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鲁;谁害怕鲁迅先生?[N];经济观察报;2010年
2 钱理群;说说说不尽的鲁迅[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杨建民;波伏娃眼中的鲁迅[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在鲁迅盛名下成长努力走出自己的路[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国恩;“鲁迅”的意义及当下价值[N];文艺报;2011年
6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尾崎文昭;鲁迅还是值得读下去[N];文艺报;2011年
7 记者 王勤;先生海外影响早已超出想象[N];绍兴日报;2011年
8 陈漱渝;鲁迅的他山之石[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秦弓;追寻鲁迅思想的本质[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童桦 实习生 沈艳楠;《鲁迅大全集》:更多完备[N];浙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青汉;希伯来文化关联中论鲁迅在暴力面前的困境[D];兰州大学;2006年
2 史玉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寻根意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毕绪龙;无法完成的自我:鲁迅自我形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宋扬;论伊藤虎丸的鲁迅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朱其;鲁迅艺术思想中的灵魂意识及其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李生滨;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D];复旦大学;2005年
7 张昭兵;语言论争与作家的现代汉语体验[D];复旦大学;2010年
8 蒋磊;在东方与西方之间:现代旅日作家的文化体验[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海军;鲁迅早期思想的“主观主义”倾向与晚清学术思潮[D];苏州大学;2013年
10 曹禧修;抵达深度的叙述[D];河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影;“别求新声于异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源源;鲁迅与摄影[D];复旦大学;2011年
5 韩中英;鲁迅古典文献研究初探[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岳静;清醒的犹疑[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乔文;人与文:都市体验观照下的鲁迅30年代杂文[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永兵;这样的战士[D];苏州大学;2010年
9 苏懿;鲁迅与自由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贾海宁;广场上的呐喊[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文学评论的启蒙叙事——《摩罗诗力说》综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0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