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的真实意指与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1-04-25 14:56
研究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的实质对于准确理解和树立正确的哲学观有着重要的基础性理论的意义。但是,对于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思想的哲学观本质学术界存在很大的分歧,尚未形成共识。本论文通过相对全面系统地历史追溯、语境分析、文献研读、逻辑梳理发现,在马克思的实际语境里,“消灭”一词主要是辩证扬弃的意思。而马克思所要“消灭”的“哲学”,也不是普遍意义和一般而言的所有哲学,实际上主要是指旧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脱离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的“哲学”。从本质上来看,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的实质,一方面的意思是批判和否定旧哲学,另一方面的意思是提出和建构一种立足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新哲学。新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可以从许多具体的范畴、命题、观点等考察,但是更为根本的却主要是哲学观的区别,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服务对象、价值指向等规定性。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在对传统哲学观的反思和超越中产生的,也是在思考哲学各种矛盾过程中升华形成的。传统哲学观认为哲学的使命是寻找“绝对真理”,这种超验性和神圣性为传统哲学观蒙上抽象思辨的面纱。马克思正是在反思抽象思辨的旧哲学基础上开始思考哲学家的社会使命、哲学与现实的关系、哲...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难点创新
第2章 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思想的历史缘由和认识过程
2.1 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思想的历史缘由
2.1.1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冲击
2.1.2 “实证科学”思潮的影响
2.1.3 德国革命的特殊性现实需要哲学革命
2.2 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思想的认识过程
2.2.1 马克思对“哲学”持肯定态度的阶段
2.2.2 马克思首次提出“消灭哲学”思想观点
2.2.3 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的深化
第3章 批判旧哲学: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的锋芒指向
3.1 旧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谱系
3.1.1 马克思对康德哲学的扬弃
3.1.2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
3.1.3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
3.2 宗教世界观:旧哲学共通要素的神学表达形式
3.2.1 马克思关于宗教起源的观点
3.2.2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
3.2.3 宗教批判与实践
3.3 旧唯物主义:为“市民社会”提供“解释”的哲学
3.3.1 解构资本的秘密
3.3.2 资本是人的社会关系
第4章 树立新哲学观:旨在“改变世界”的实践论哲学观
4.1 实践哲学思维方式的确立
4.1.1 “消灭”旧的哲学观
4.1.2 在批判旧哲学中确立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
4.2 马克思新哲学观与传统哲学观的根本区别
4.2.1 传统哲学观的内涵和特点
4.2.2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观的借鉴
4.2.3 马克思实践观对传统实践观的“消灭”
4.3 马克思哲学观的本质
4.3.1 感性活动是基础
4.3.2 改变世界是目的
4.3.3 革命性和批判性是本质
4.4 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与哲学观之间的关系
4.4.1 实践哲学与实践观的关系
4.4.2 马克思新哲学观以实践观为根本研究对象
第5章 哲学观研究: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的现实启示
5.1 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影响
5.1.1 对卢卡奇葛兰西哲学观的影响
5.1.2 对哈贝马斯哲学观的影响
5.1.3 对萨特和阿尔都塞哲学观的影响
5.1.4 对伽达默尔哲学观的影响
5.2 中国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哲学观的探索性思考
5.2.1 哲学观之间:世界观的学问还是实践观的学问
5.2.2 继续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J]. 孙大志. 社科纵横. 2015(12)
[2]论马克思“消灭哲学”的真正所指——从消灭异化谈起[J]. 马建青.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3]马克思要“消灭”和“实现”的是什么哲学?[J]. 何丽野. 哲学动态. 2014(05)
[4]“哲学”的终结与“现实生活”的开启——对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及其使命的一种新理解[J]. 杨楹,周世兴. 哲学研究. 2013 (10)
[5]“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J]. 于欣荣,卢丽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6]关于马克思“消灭哲学”的思考[J]. 纪婷.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04)
[7]马克思“实证科学”之“实证”概念解读[J]. 方以启.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8]探寻马克思“哲学终结”命题的论证结构[J]. 陈安廉. 江海学刊. 2011(06)
[9]“消灭哲学”还是“扬弃哲学”?[J]. 俞吾金. 世界哲学. 2011(03)
[10]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终结哲学——兼与孙亮博士商榷[J]. 方文.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逻辑进程[D]. 聂海杰.河南大学 2014
[2]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三维向度[D]. 徐钊.苏州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思辨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的哲学观[D]. 聂元元.吉林大学 2010
[2]再观马克思的哲学观[D]. 吴成军.安徽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9586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难点创新
第2章 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思想的历史缘由和认识过程
2.1 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思想的历史缘由
2.1.1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冲击
2.1.2 “实证科学”思潮的影响
2.1.3 德国革命的特殊性现实需要哲学革命
2.2 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思想的认识过程
2.2.1 马克思对“哲学”持肯定态度的阶段
2.2.2 马克思首次提出“消灭哲学”思想观点
2.2.3 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的深化
第3章 批判旧哲学: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的锋芒指向
3.1 旧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谱系
3.1.1 马克思对康德哲学的扬弃
3.1.2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
3.1.3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
3.2 宗教世界观:旧哲学共通要素的神学表达形式
3.2.1 马克思关于宗教起源的观点
3.2.2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
3.2.3 宗教批判与实践
3.3 旧唯物主义:为“市民社会”提供“解释”的哲学
3.3.1 解构资本的秘密
3.3.2 资本是人的社会关系
第4章 树立新哲学观:旨在“改变世界”的实践论哲学观
4.1 实践哲学思维方式的确立
4.1.1 “消灭”旧的哲学观
4.1.2 在批判旧哲学中确立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
4.2 马克思新哲学观与传统哲学观的根本区别
4.2.1 传统哲学观的内涵和特点
4.2.2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观的借鉴
4.2.3 马克思实践观对传统实践观的“消灭”
4.3 马克思哲学观的本质
4.3.1 感性活动是基础
4.3.2 改变世界是目的
4.3.3 革命性和批判性是本质
4.4 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与哲学观之间的关系
4.4.1 实践哲学与实践观的关系
4.4.2 马克思新哲学观以实践观为根本研究对象
第5章 哲学观研究: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的现实启示
5.1 马克思“消灭哲学”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影响
5.1.1 对卢卡奇葛兰西哲学观的影响
5.1.2 对哈贝马斯哲学观的影响
5.1.3 对萨特和阿尔都塞哲学观的影响
5.1.4 对伽达默尔哲学观的影响
5.2 中国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哲学观的探索性思考
5.2.1 哲学观之间:世界观的学问还是实践观的学问
5.2.2 继续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J]. 孙大志. 社科纵横. 2015(12)
[2]论马克思“消灭哲学”的真正所指——从消灭异化谈起[J]. 马建青.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3]马克思要“消灭”和“实现”的是什么哲学?[J]. 何丽野. 哲学动态. 2014(05)
[4]“哲学”的终结与“现实生活”的开启——对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及其使命的一种新理解[J]. 杨楹,周世兴. 哲学研究. 2013 (10)
[5]“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J]. 于欣荣,卢丽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6]关于马克思“消灭哲学”的思考[J]. 纪婷.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04)
[7]马克思“实证科学”之“实证”概念解读[J]. 方以启.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8]探寻马克思“哲学终结”命题的论证结构[J]. 陈安廉. 江海学刊. 2011(06)
[9]“消灭哲学”还是“扬弃哲学”?[J]. 俞吾金. 世界哲学. 2011(03)
[10]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终结哲学——兼与孙亮博士商榷[J]. 方文.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博士论文
[1]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逻辑进程[D]. 聂海杰.河南大学 2014
[2]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三维向度[D]. 徐钊.苏州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思辨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的哲学观[D]. 聂元元.吉林大学 2010
[2]再观马克思的哲学观[D]. 吴成军.安徽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9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15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