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明末清初江浙地区碑学思想萌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9 09:50
  处于董、赵书风笼罩下的明末清初江浙地区传统帖学书家“以碑破帖”的研究探索活动对清代中后期以来碑学流派理论的建构有着重要意义。在明末清初时期弃虚蹈实学风的影响下,金石文字学得到迅速发展。此时江浙地区的部分传统帖学书家意识到以《阁帖》为代表的传统刻帖由于遭到屡次翻刻,面目失真严重,以刻帖作为单一的学书取径显然不可行。同时,这些书家也不满于当时书坛千人一面的董氏姿媚书风。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郑簠、朱彝尊、陈奕禧、杨宾、何焯等人为代表的江浙书家在金石考据研究活动中逐渐关注到了秦汉篆隶碑刻以及北朝碑刻上的书法,他们肯定了这些碑刻书法的艺术价值并加以倡导学习。此时期的江浙书家提出的关于秦汉篆隶碑刻和北朝碑刻的书法审美价值以及书法史意义的见解,已经接近于清代中后期以来阮元等人提出的碑学观点,可以说明末清初时期已是清代碑学的滥觞期了。对于明末清初江浙地区碑学思想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此时期江浙部分书家在碑学史上的意义,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梳理好碑学思想的形成发展脉络。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末清初江浙地区碑学思想萌芽研究


董其昌行书《宋之问诗卷》(局部)

隶书,对联,丛书


图2-3)为学习范本的,此二碑都是汉代较为成熟的隶书碑刻。关于郑簠为何会选择这两块汉碑来进行教学,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如上文靳治荆所说,郑簠在谈论隶书之学时总以汉碑为学习之本。另一方面则大概是因为它们风格较为相近,都是秀丽飘逸一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本[1]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67[2]靳治荆.思旧录,影昭代丛书本,丛书集成新编史部第二十八册[M].上海:上海书店,2000.643[3]吴瞻澳.和前韵,吴苑.北黔山人诗卷六,桥门集[M].清康熙刻本图2-1郑簠隶书对联

明末清初江浙地区碑学思想萌芽研究


《孔宙碑》(局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前中期帖派书家的“前碑学”意识探微[J]. 戎恺凯.  中国书法. 2018(08)
[2]晚明心学与碑学书法风格的兴起——以傅山为案例的探析[J]. 胡泊.  文艺争鸣. 2015(06)
[3]晚明表现主义书风与碑学思想的滥觞研究[J]. 张淑华.  东南学术. 2014(02)
[4]晚明尊碑意识与倪元璐书风研究[J]. 吕金光.  东方艺术. 2014(04)
[5]晚明刻帖失真与“尊碑”意识萌芽的出现[J]. 吕金光,成海明.  艺术百家. 2013(03)
[6]晚明金石碑刻书学意识的形成——从倪元璐书风之转变说开去[J]. 吕金光,樊琪.  江西社会科学. 2013(03)
[7]明末清初关中“前碑学”研究(下)[J]. 白林坡.  荣宝斋. 2010(01)
[8]明末清初关中“前碑学”研究(上)[J]. 白林坡.  荣宝斋. 2009(06)
[9]明末清初起讫考[J]. 许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10]清代书法家郑簠的访碑活动[J]. 薛龙春.  文献. 2006(04)

博士论文
[1]清代北碑书学观研究[D]. 王友贵.中国美术学院 2015
[2]清代书法理论之碑学审美意识研究[D]. 邵敏智.中国美术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论清代碑学的发展阶段[D]. 马犇.云南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237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237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