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叙述的评论干预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文学叙述的评论干预研究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叙述者在叙事时总要表现出对人物和事件的态度,任何叙述文本都避免不了叙述者的评论干预。现代文学作品对于评论干预的要求越来越高,评论干预的研究也因此更加不容忽视。文章在综述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指出评论干预研究的问题和不足所在。首先,学界对于评论、干预以及评论干预三者之间关系缺乏明确界定。其次,评论干预研究多集中在显性评论干预,对于隐性评论干预关注不够。再者,研究多聚焦具体作品的评论干预分析探讨,鲜见评论干预的系统理论探究。最后,评论干预在叙事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未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叙述者 态度 评论干预 隐性评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C740130) 江西省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12WX29) 华东交通大学校立科研课题(13RW06)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叙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叙述者的主观性,叙述者在叙事时总要表现出对人物和事件的态度,因此,任何叙述文本都避免不了叙述者的评论干预,文学叙述也不例外。文学创作中的评论干预在传统的以全知叙述者讲述的零聚焦叙事中较为明显,表现形式略显单一,常因“直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信;;叙述声音的多重传达——《聊斋志异》评论干预的方式考察[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2 方开瑞;;叙述评论与隐含读者——《涡堤孩》中男性话语的婚姻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程倩;;守望自我:叙事主体意识的变幻[J];外国文学;2008年05期
4 谭君强;叙事作品中的叙述者干预与意识形态[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傅修延;;中国叙事传统形成于先秦时期[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6 冀运鲁;王政;;《聊斋志异》的干预叙事探析——以《婴宁》为中心的分析[J];兰州学刊;2010年07期
7 伍茂国;;现代性语境中的叙述者干预与叙事伦理[J];前沿;2010年22期
8 谭君强;论鲁迅小说的叙述者干预[J];思想战线;2000年03期
9 贾宇萍;苗勇刚;;走入历史深处——从“作者式叙事干预”评拜厄特《占有》中维多利亚历史的后现代重构策略[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冀运鲁;;配角同样精彩:《聊斋》次要角色叙事干预[J];小说评论;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兰珊;;神话型理想面对现实的执着追问——试析《堂吉诃德》中镜子-本文的指示作用和主要本文的寓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高明玉;;洛丽塔:一朵无意识浇灌出的“镜中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王中;论《啼笑因缘》的多重趣味组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叶立刚;;试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的介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10 张慎琳;叶晓青;;独特的叙述视角与反讽意味的生成——吴组缃《官官的补品》的文本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素茶;;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涵——解读马克·吐温的《苦行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3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和慧芳;屈赋自传性文本的叙事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培婷;《虹》的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琳琳;黎巴嫩女作家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8 王亚男;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静;生命意志的追询[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红;试论查尔斯·狄更斯小说情节中的巧合[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平,汪丁丁;学术分科及其超越[J];读书;1998年07期
2 李建军;论小说修辞的道德效果[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傅修延;;中国叙事传统形成于先秦时期[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4 孟昭连;近代小说叙事中的“有我”与“无我”[J];南开学报;2001年05期
5 赵金维;论《聊斋志异》的史学色彩[J];求是学刊;1996年01期
6 谭君强;论鲁迅小说的叙述者干预[J];思想战线;2000年03期
7 申丹;究竟是否需要“隐含作者”?——叙事学界的分歧与网上的对话[J];国外文学;2000年03期
8 赵毅衡;叙述形式的文化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4期
9 金冰;;“维多利亚时代”的后现代重构——兼谈拜厄特的历史想象和现实观照[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华栋;;界限[J];作家;1996年09期
2 赵卓;论鲁迅小说的语体形态[J];文艺研究;2000年02期
3 杨丹;“谁说话”与“谁见到”──萧红小说的另一种解读方式[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6期
4 周新民;由“角色”向“叙述者”的偏移——十七年第一人称叙事小说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段双全;鲁迅小说教学的"叙述学"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6 余岱宗;论1950—1960年中国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叙述者[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孙谦;叙述嬗变与文体反讽——李洱长篇小说简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4期
8 刘堂春;黄博;;金圣叹论公开叙述声音[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李敬泽;;罗伟章之信念[J];当代文坛;2006年06期
10 何霄燕;;毕飞宇长篇小说《平原》叙事策略浅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敬泽;;罗伟章之信念[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周春英;;巴人小说叙述技法浅探[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3 汪亚明;;在期待错位的背后……——评《逃跑》[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4 严光德;;孤独者的对话——试析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中的几个身份问题[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刘鑫;;上帝式叙事下的人间情怀——毕飞宇小说《平原》叙事姿态考察[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6 刘卫英;马彦芳;;《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的空间叙事艺术[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7 陈亮;;寻找说出世界的方式——李轻松诗歌论[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晓华;;中国现代癫狂叙事的修辞策略与认同困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藏策;;《国画》的话语分析[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10 陈剑宁;张绍九;;时代情绪的迸发——从叙述学角度再读《红高粱》[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华栋;离同居、笑场和“借种”[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郭春林;“聆听父亲”[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申霞艳;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N];文艺报;2010年
4 闫立飞;国民性的探询还是成功者的叙事[N];河北日报;2005年
5 冉利华;《三国演义》对反讽的运用[N];文艺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丁杨;小白:让人物和故事在历史中自动浮现[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刘皓;寂然绽放也是花朵的权利[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朱霄华;叙事的艺术[N];云南日报;2005年
9 王晓渔;《兄弟》:余华的一次“华丽转身”?[N];韶关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罗四,
本文编号:331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3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