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化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评论
本文关键词:狂欢化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评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研究 狂欢化理论 古代文学研究 狂欢节 民间文学 民间话语 思想意识 小说理论 巴赫金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米哈伊尔·巴赫金被国际人文学界尊为20世纪的大思想家,他创立了一套研究人文学科的新颖的思想体系,而且拥有一整套独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也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首先,狂欢化理论将文学本体和外在客体紧密结合,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阳;第三人称叙事的视角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赵海红;爱欲·伦理——《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3年03期
3 王金城;从常态到变态:莫言小说的性爱诉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董卫民;体验与承担——冯至三部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意识[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5 刘雨;巴赫金对话理论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对话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朱怡淼;张鹏;;电视谈话的真实与否:“复调”还是“独白”[J];电影评介;2006年14期
7 李健;互联网与文学的拓展[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曾耀农;狂欢化理论与喜剧影片的生成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廖久明;《故事新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郝敬波;新写实话语中的浪漫呢喃——重读池莉的人生三部曲[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2 万书辉;文化文本的互文性书写:齐泽克对拉康理论的解释[D];四川大学;2007年
3 陈曦;文学中享虐现象之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杜宁;中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批评的方法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焦雨虹;消费文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都市小说[D];复旦大学;2007年
6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7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肖剑南;东有启明 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力;对话:胡风小说理论批评的现代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叶玉婷;试论陈白尘喜剧的狂欢化色彩[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艳菲;伍尔夫小说的个人化叙事与非个人化叙事[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旭;基于对话教育理念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春萍;红柯小说的生命诗学[D];杭州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丽丽;海派文学中女性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谭华;书写姿态、叙事模式与特色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赵井春;《故事新编》之“新”阐释[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丛萍;泰戈尔象征剧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10 张朝忠;一身冷暖复谁知[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帅;《辞海·文学分册》和读者见面[J];辞书研究;1980年01期
2 郭绍虞;;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问题(书面发言)[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4期
3 孙昌武;;当代日本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管窥[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4期
4 ;鲁迅与中国古典文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5 王瑶;鲁迅与中国古典文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6 丰一吟;浅谈《源氏物语》[J];名作欣赏;1981年02期
7 柳门;;《红楼梦》法译本将在巴黎出版[J];读书;1981年12期
8 周芜;;珍贵的史料 欣慰的纪念——评读《中国古典文学版画选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2年03期
9 袁世硕;严蓉仙;;冯沅君传略[J];晋阳学刊;1982年02期
10 黄清泉;;中国古典文学必读和参考书目[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秀丽;;谈史湘云[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岳淑珍;;古典文学教学中的育人[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张文郁;;必须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爱国”与“忠君”思想划出正确的坐标[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金世焕;;关于李白研究的断想[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5 许东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辞赋身影[A];中国李白研究(2001-2002年集)——纪念李白诞生13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秦建平;;中国古典文学小说四大名著:中国档案发展史的“活化石”[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朴永焕;;当代韩国楚辞学研究的现况和展望[A];中国楚辞学(第四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8 林万菁;;评王希杰先生《修辞学导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9 于雷;;无鲁鱼亥豕 倒新鲜别致——泛论《红楼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创新[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笕久美子;;诗人黄遵宪:其女性观的先进性[A];黄遵宪研究新论——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根苗;桐城派研究会成立[N];安徽日报;2000年
2 代迅;“东学西渐”中的审视[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郭建;话说“午时三刻”[N];文汇报;2001年
4 李劲;汉学研究与逻辑的“通”及语言的“隔”之关系[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蒋春红;中外诗学的碰撞融合[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彭俐;中国武术与中国古典文学同在[N];北京日报;2002年
7 ;中国武术与中国古典文学同在[N];北京日报;2002年
8 唐莹 张琨;古典文学是“热”还是“冷”?[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刘拥军 戴雷等;大浪淘沙 谁领风骚(上)[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10 杨宇全;女性诗词:古典诗词王国中不容忽视的角色[N];中国文化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显勇;论二十世纪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的母题及其文化渊源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王光文;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月霞;漂泊与离散[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6 马永生;怨妇母题与20世纪中国小说[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江;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探源[D];苏州大学;2002年
2 郝曼丽;“异化”和“归化”在中国古典文学翻译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波;赏玩与殉道[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武国权;赵次公《杜诗先后解》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唐菽海;揭开中国古典文学颠峰《红楼梦》悬案的比出艺术[D];四川大学;2004年
6 杨江涛;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悲”[D];郑州大学;2005年
7 谢春红;传统与现代之间[D];郑州大学;2005年
8 席珍彦;宇文所安中国古典文学英译述评[D];四川大学;2005年
9 闫月珏;论三曹文学的生命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娜;中日禅宗美学意境比较[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狂欢化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评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3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