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乔治·莱考夫概念隐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8 18:10
  隐喻最初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手法被理解。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哲学家、认知科学家、语言学家意识到在人们的认知中普遍存在着隐喻,甚至可以说它是人类认知层面的重要思维方式。莱考夫的隐喻思想比较系统地代表了人们对隐喻的这样一种新的认识。因此,对莱考夫概念隐喻思想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主要从概念隐喻的理据溯源、概念隐喻的基本性质、概念隐喻的范畴重构、概念隐喻的真理审思、概念隐喻的亲身哲学蕴涵等几方面对莱考夫概念隐喻思想进行深入探究。第一章主要论述概念隐喻的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探讨概念隐喻对传统西方隐喻研究的继承、批判与创造。莱考夫概念隐喻的提出及理论思想的形成,汲取了西方传统隐喻理论的精华,在对其有益成果进行吸收的同时,重新审视了各理论核心观点的不足和各流派的质疑盲点。传统西方隐喻研究的主要理论经历了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创新论和传导隐喻理论等,隐喻的本质或作用被先后认为是语言修辞、互动关联、意义传送,逐渐发展到或与人类思维相关。到上世纪80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概念系统得以形成的基础,隐喻直接参与人类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这将人们...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研究思路
第1章 概念隐喻的理据溯源
    1.1 替代论和比较论:隐喻即修辞
        1.1.1 替代论
        1.1.2 比较论
    1.2 互动论:隐喻即关联
    1.3 创新论:隐喻即思维
    1.4 传导隐喻:隐喻即传送
    1.5 莱考夫的概念隐喻:隐喻即认知
第2章 概念隐喻的基本性质
    2.1 概念隐喻的内涵
        2.1.1 隐喻的内涵本质
        2.1.2 隐喻定义与理解
        2.1.3 隐喻蕴涵新意义
    2.2 概念隐喻的特点
        2.2.1 系统性
        2.2.2 连贯性
        2.2.3 亲身性
    2.3 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
        2.3.1 隐喻映射与意象图式
        2.3.2 亲身心智的神经机理
    2.4 概念隐喻的分类演进
        2.4.1 早期分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
        2.4.2 后期分类:基本隐喻和复杂隐喻
第3章 概念隐喻的范畴重构
    3.1 隐喻范畴重构的理论基础
        3.1.1 经典范畴理论及其谬误
        3.1.2 冲破桎梏的多领域范畴建构
        3.1.3 核型理论的建立
    3.2 经验主义下的范畴重构
        3.2.1 范畴重构的经验主义基础
        3.2.2 范畴化的亲身性与想象机制
        3.2.3 莱考夫的隐喻范畴重构
        3.2.4 隐喻范畴重构例证
    3.3 概念隐喻范畴重构的哲学意义
        3.3.1 挑战客观主义基础哲学预设
        3.3.2 开辟经验实在主义进路
第4章 概念隐喻的真理审思
    4.1 莱考夫认知主义的真理观
        4.1.1 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4.1.2 概念隐喻思想在真理中的作用
        4.1.3 概念隐喻思想的真理本质
    4.2 概念隐喻真理中的真实研判
        4.2.1 隐喻与真实
        4.2.2 实在主义与真实
        4.2.3 真实的亲身性理解
    4.3 概念隐喻真理观评析
        4.3.1 隐喻建构真理观的形成
        4.3.2 亲身哲学的真理性基础
        4.3.3 概念隐喻真理观的语境性局限
第5章 概念隐喻的亲身哲学蕴涵
    5.1 哲学的认知科学发展
        5.1.1 亲身认知科学的哲学功能
        5.1.2 西方哲学中的认知科学
    5.2 亲身哲学的认知科学基础
        5.2.1 认知科学的基本哲学概念
        5.2.2 哲学依靠共享的概念隐喻
    5.3 亲身哲学的理论建构
        5.3.1 亲身哲学的意蕴内涵
        5.3.2 亲身哲学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体认语言学之语言哲学分析[J]. 王寅.  外语研究. 2019(03)
[2]西方哲学真理观的范式变革:过程及其实质[J]. 许春艳.  学术交流. 2018(09)
[3]替代还是和解:论具身认知进路与标准认知科学之关系[J]. 李莉莉.  哲学动态. 2018(02)
[4]隐喻研究的若干新进展[J]. 束定芳.  英语研究. 2017(02)
[5]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经验真理论[J]. 黄根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4)
[6]概念转喻的体验哲学观[J]. 魏在江.  现代外语. 2016(03)
[7]范畴的建构——莱考夫涉身隐喻意义理论的认知基础[J]. 鲁艺杰.  学术交流. 2016(03)
[8]隐喻中的哲学意蕴[J]. 隋晓玲,刘欣.  文化学刊. 2015(10)
[9]隐喻的真理性问题[J]. 田艳红.  湖北社会科学. 2015(10)
[10]从隐喻研究看认知语言学、修辞学和语用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启发[J]. 束定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博士论文
[1]对体验主义哲学的批判性评述[D]. 赵博.山东大学 2018
[2]利科隐喻思想研究[D]. 朱锋颖.吉林大学 2016
[3]隐喻与认知[D]. 崔艳辉.吉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91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391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f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