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溯源与发展:新时代中国精神扶贫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7 13:38
  从中国古代"教养兼施"的救助理念到坚持开发扶贫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中国特色扶贫道路模式,中国减贫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有关精神扶贫的思考和讨论。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传统济贫理念以及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精神扶贫思想溯源,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扶贫思想是摆脱贫困与提升脱贫质量的关键,要兼顾贫困人口与扶贫干部、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同时注重转变传统扶贫方式。在新时代脱贫攻坚阶段,中国特色扶贫思想系统回答了精神扶贫"为什么""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扶贫的内涵,拓展了中国扶贫开发理论模式,为进一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实践指引。 

【文章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溯源:中国精神扶贫思想产生的基础与历史演进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二)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济贫理念
    (三)历史演进: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精神扶贫思想
二、发展:新时代中国精神扶贫思想的丰富与拓展
    (一)精神扶贫是摆脱贫困与提升脱贫质量的关键
    (二)精神扶贫要兼顾贫困人口与扶贫干部
    (三)精神扶贫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四)精神扶贫要注重转变传统扶贫方式
三、价值:新时代中国精神扶贫思想的意义
    (一)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模式
    (二)为推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实践指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养兼施”的实践、成效与困境:民国浙江救济院研究(1928—1937)[J]. 黄鸿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理念、实践及其世界意义[J]. 凌文豪,刘欣.  社会主义研究. 2016(04)
[3]新中国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 黄承伟,刘欣.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03)
[4]胡锦涛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J].   教育发展研究. 2010(11)
[5]从“教养兼施”到“劳动教养”:中国劳动教养制度起源新探[J]. 黄鸿山,王卫平.  河北学刊. 2010(03)



本文编号:3398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398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4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