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广州清代历史建筑设计思想及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23:45
  历史建筑,是反映地方特色及历史风貌的不可移动建筑物和构筑物,为一地历史与传统的重要载体与实证。中国建筑的历史虽然久远,但历史建筑理论体系,却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方才开始建设。加之传统历史建筑多取土木为材,在浩瀚历史中,若不注重保护,多不能持久。清代建筑,因历史相对较短,以及处于西洋建筑理念及建材在特定大环境下大量涌入的时期,故在我国传统通商之地的广州,存量相对较多。广州的历史建筑,在已公布的六批共八百余处历史建筑名录中,现存实物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其中清代的建筑数量为二百一十一处。在这些建筑中,留存较好的有陈家祠、锦纶会馆和反映宗祠文化的坛庙祠堂等。其中,陈家祠和锦纶会馆两处建筑,在活化利用后,承担的角色主要是行业历史展览馆和专业博物馆。留存状态相对较差的建筑,既有在建材方面采用传统土木结构、因年代久远失修的传统民居类建筑,也有名单公布后,在后续管理或活化利用方面存在争议的如小画舫斋、泰华楼等西关大屋类别的建筑。怎样更好更全面地保护历史建筑,充分发挥历史建筑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讨论的话题。目前对广州单一朝代的清代建筑进行研究的著作不多,对提取相关建筑数据并对它们做整... 

【文章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广州清代历史建筑设计思想及保护研究


论文研究框架

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广州市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第三章广州市清代历史建筑概况分析3.1广州市清代历史建筑分布3.1.1广州市概况图3-1广州市行政区划图Fig.3-1AdministrativeDivisionMapofGuangzhouCity资料来源:百度图片image.baidu.com.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城市,下辖11个行政区。在地理上,它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毗邻南海;在经济战略上,广州靠近香港、澳门,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它同时是泛珠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枢纽城市。溯古观今,在地缘政治方面,自秦汉始、广州就是周边地区的行政中心,亦为中国南部的经济、文化、科学及教育中心。特别地,开创自先秦、形成于秦汉的“海上

分布图,历史建筑,名单,广州市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图3-2广州市历史建筑名单分布图Fig.3-2DistributionMapofHistoricBuildingsListinGuangzhou资料来源:引用自参考文献[15]经过笔者统计归纳,在以上六批愈八百处建筑名录里,以民国后的建筑数量为多[16],清代建筑则为二百一十一处,占比愈四分之一。其中第一批有四十一处,第二批有四十一处,第三批有二十三处,第四批有四十五处,第五批有八处,第六批有五十三处。基于广州市合共六批历史建筑数据提炼和归纳出的清代建筑数据,见于下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巴拉宪章》解读广州沙面海关红楼(原沙面海关俱乐部)价值[J]. 刘琼琳,程建军.  建筑学报. 2013(S1)
[2]广州近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概况[J]. 彭长歆.  建筑科学. 2008(03)
[3]陈家祠的岭南建筑庭院特征[J]. 罗瑜斌.  广东园林. 2007(01)
[4]在历史中再创造——当代法国历史建筑再利用的趋向[J]. 周俭.  时代建筑. 2006(02)
[5]陈家祠——广州最亮丽的“文化名片”[J]. 黄淼章.  台声. 2004(07)
[6]广州陈家祠及其岭南建筑特色[J]. 陆元鼎.  南方建筑. 1995(04)

博士论文
[1]中国建筑遗产测绘史研究[D]. 李婧.天津大学 2015
[2]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 倪文岩.华南理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民间力量参与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的引导策略研究[D]. 罗婕.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既有居住空间改造再利用方法与模式研究[D]. 周胜.太原理工大学 2010
[3]旧建筑物适应性再利用研究与策略[D]. 史逸.清华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86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486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9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