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老子重反思想与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范畴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12:57
  矛盾转化是实现矛盾统一体分解、促成事物质变的根本环节,也是以新代旧的辩证否定过程。作为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重要范畴,矛盾转化思想不仅在所有形态的辩证法中占据重心与要害的地位,它更是唯物辩证法得以完整建构的灵魂、宗旨与归宿。本文以矛盾转化范畴为研究对象,结合史料,运用逻辑与历史统一、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老子重反思想和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范畴做了深入的解析,考察了“反”思想的起源及在老子哲学中的高度发展,梳理了矛盾转化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总结了其在辩证法发展史中的地位,进而重点分析和揭示了老子重反思想的历史局限及理论价值,提出要以老子重反思想为启迪,确立并突出转化范畴在唯物辩证法中的独立地位,通过重新建构明确了转化范畴内涵、条件、特点及形式的矛盾规律,试图改善现行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有关转化范畴研究的混乱无序的基本现状。本文的独立视角和特色之处在于,通过探讨老子重反思想的历史高度与短长优劣,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唯物辩证法转化范畴研究止步不前的理论现状和困境,以老子重反思想作为切入点,阐明其对于唯物辩证法转化范畴的借鉴作用和启示价值。并指出老子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因以其反思想为核心而独具特色...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反”思想的起源及在老子哲学中的发展
    2.1 《周易》及其之前“反”思想的发轫
        2.1.1 原始五行说中的反思想
        2.1.2 史伯、晏婴“尚和去同”的反思想
        2.1.3 纵横家“转化阴阳而利导之”的反思想
        2.1.4 《周易》“阴阳之道”的反思想
    2.2 春秋战国诸子学派“反”思想的演变
        2.2.1 儒家重统一的反思想
        2.2.2 道家贵阴柔的反思想
        2.2.3 墨家尚同一的反思想
        2.2.4 法家主斗争的反思想
        2.2.5 阴阳家从时空流变中把握世界的反思想
    2.3 “反”思想在老子哲学中的高度发展
        2.3.1 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见反思想
        2.3.2 相互转化、运动变化的解反思想
        2.3.3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用反思想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矛盾转化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3.1 古希腊哲学的矛盾转化思想
        3.1.1 毕达哥拉斯的矛盾转化思想
        3.1.2 赫拉克利特的矛盾转化思想
        3.1.3 古希腊后期哲学家的矛盾转化思想
    3.2 德国古典哲学的矛盾转化思想
        3.2.1 康德的矛盾转化思想
        3.2.2 费希特的矛盾转化思想
        3.2.3 黑格尔的矛盾转化思想
    3.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矛盾转化思想
        3.3.1 马克思的矛盾转化思想
        3.3.2 恩格斯的矛盾转化思想
        3.3.3 列宁的矛盾转化思想
        3.3.4 毛泽东的矛盾转化思想
    3.4 矛盾转化思想在辩证法发展史中的地位
        3.4.1 矛盾转化思想是全部辩证法的重心和要害
        3.4.2 矛盾转化思想是贯穿始终的辩证法的最高表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从老子重反思想看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范畴
    4.1 老子重反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范畴的启示
        4.1.1 老子重反思想的历史局限
        4.1.2 老子重反思想的理论价值
        4.1.3 老子重反思想的当代启示
    4.2 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范畴的理论困境及现状分析
        4.2.1 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范畴的理论困境
        4.2.2 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范畴的现状分析
    4.3 矛盾转化范畴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关系
        4.3.1 矛盾转化范畴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关系
        4.3.2 矛盾转化范畴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系
        4.3.3 矛盾转化范畴在唯物辩证法中的灵魂和旨归地位
    4.4 矛盾转化范畴与对立统一规律的重建
        4.4.1 矛盾转化范畴的重新定义
        4.4.2 矛盾转化范畴的条件问题
        4.4.3 矛盾转化范畴的形式问题
        4.4.4 矛盾转化范畴的特点问题
        4.4.5 确立矛盾转化范畴在对立统一规律中的独立存在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子》“道“”德“”无为”内在联系论述[J]. 龙晓敏.  学理论. 2019(12)
[2]墨子“尚同”学说新探[J]. 刘海成.  枣庄学院学报. 2019(01)
[3]论黑格尔对康德辩证法的批判与继承[J]. 陈志雄.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7)
[4]重新据有黑格尔哲学的遗产——论孙正聿教授的辩证法研究[J]. 吴晓明.  哲学分析. 2015(06)
[5]论矛盾转化中量变积累的形式与条件[J]. 杨青山.  大连干部学刊. 2002(03)
[6]老庄思想辩证性辨析[J]. 杨涯人,卢美华.  理论探讨. 2000(04)
[7]转化性——矛盾的基本属性[J]. 夏建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3)
[8]矛盾同一性必须包括互相转化[J]. 钟月明.  贵州社会科学. 1985(01)
[9]论矛盾转化的中介[J]. 赖传祥,荣开明.  河北学刊. 1984(06)
[10]论矛盾转化的过程性[J]. 荣开明,赖传祥.  云南社会科学. 1984(02)



本文编号:3548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548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6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