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陈礼江社会教育人才培养思想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2-10 00:14
  民国时期局势动荡,战乱纷争,众多有识之士满怀爱国之心,通过不同的方式纷纷踏上救亡图存之路。“教育救国”也是当时一种重要的救国之径,但是当时的学校教育存在诸多的弊端,教育家们就将视线转移到了社会教育上,认为社会教育对于开启民智,提高民众的知识水平,让民众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陈礼江作为民国时期开展社会教育,注重培养社会教育人才的代表人物之一,研究其社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想与实践丰富了社会教育的研究范围,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社会教育有着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陈礼江的社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陈礼江的社会教育人才培养思想,其具体内容抓药包括知、行、德、体四个方面;通过案例分析法探讨陈礼江社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其实践与思想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课程体系与知、行、德、体的思想相匹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本。本文通过对于思想与实践的探究,对陈礼江的社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的特点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从思想方面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思想全面,实践与思想相一致,尤其是课程设置十分符合学生的培养要求。对当代高等教育...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概念界定
    (三) 研究意义
    (四) 文献综述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陈礼江社会教育人才培养思想
    第一节 陈礼江的教育之路
    第二节 陈礼江的社会教育人才培养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陈礼江的社会教育人才培养思想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 陈礼江社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创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第一节 学院的建立与发展
        一、办学缘由
        二、学院初建
        三、学院搬迁
    第二节 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
        一、系科设置
        二、课程体系
第三章 陈礼江社会教育人才培养思想与实践的特色与启示
    第一节 思想与办学特色
        一、社会教育人才培养思想方面
        二、陈礼江社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方面
    第二节 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二、符合民众实际需要
        三、政府予以支持
        四、重视社会力量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社会教育家群体的学术秩序分析——以中国社会教育社为考察中心[J]. 周慧梅.  终身教育研究. 2018(06)
[2]清末民初社会教育的嬗变及其当代价值[J]. 周典典,费坚.  甘肃社会科学. 2018(06)
[3]清末新政时期山西社会教育探析[J]. 李永玲.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6)
[4]民国社会教育家群体的社会结构分析——以中国社会教育社为考察中心[J]. 周慧梅,程瀚苇.  终身教育研究. 2018(05)
[5]民国社会教育家群体职业分布状况分析——以中国社会教育社为考察中心[J]. 周慧梅.  终身教育研究. 2018(04)
[6]浅论民国江宁农村社会教育建设及其当下意义[J]. 顾碧.  亚太教育. 2018(02)
[7]民国时期广东的社会教育行政体制变迁[J]. 熊文渊.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8]中国近代社会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马洪正.  终身教育研究. 2017(04)
[9]民国社会教育家马宗荣成人教育思想述论[J]. 刘树芳.  成人教育. 2017(01)
[10]民国时期贵州社会教育述论[J]. 刘树芳.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08)

博士论文
[1]江苏民众教育馆研究(1928-1937)[D]. 朱煜.苏州大学 2012
[2]“作新民”、“唤起民众”[D]. 杨才林.首都师范大学 2007
[3]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 张蓉.华东师范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民国时期吉林地区社会教育研究(1912-1931)[D]. 潘晶.长春师范大学 2018
[2]冯玉祥主政时期的河南社会教育研究(1927-1930年)[D]. 夏豪杰.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民国时期河北地方政府与社会教育(1928-1937年)[D]. 池蕊蕊.河北师范大学 2014
[4]高阳民众教育思想研究[D]. 张改娜.西南大学 2014
[5]清末与民国前期天津社会教育研究(1905-1937)[D]. 张绍春.天津师范大学 2011
[6]青岛社会教育研究(1929-1937)[D]. 贺培东.青岛大学 2010
[7]陈礼江民众教育思想研究[D]. 余佳珍.江西师范大学 2009
[8]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识字运动考察[D]. 杨天树.华中师范大学 2006
[9]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发展嬗变及特征[D]. 吴晓伟.东北师范大学 2006
[10]防区制时代的四川民众教育[D]. 李丽华.四川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17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617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a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