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0 18:55
习近平关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民族工作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和论述中深刻揭示了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现实意义,明确了在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动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思路。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涵分析
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现基础
(一)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
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原则
(一) 强调共性,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 尊重差异, 维护多样性和各民族应有权益
四、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三个维度
(一) 地理空间上相互嵌入
(二) 社会结构上相互融合
(三) 思想文化上相互学习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嵌与交融: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野下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J]. 平维彬.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论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 欧阳常青,张群芳.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8(02)
[3]李维汉与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中国化[J]. 杨学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J]. 马峰.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6(03)
[5]民族的融合、交融及互嵌[J]. 王希恩. 学术界. 2016(04)
[6]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在新中国的发展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的思想轨迹[J]. 杨须爱. 民族研究. 2016(01)
[7]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内质和蕴涵——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思考[J]. 王伟.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5(06)
[8]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J]. 万明钢. 中国民族教育. 2015(12)
[9]新疆各主要民族人口现状及变化特征[J]. 李建新,常庆玲. 西北民族研究. 2015(03)
[10]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 马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本文编号:370512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涵分析
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现基础
(一)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
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原则
(一) 强调共性,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 尊重差异, 维护多样性和各民族应有权益
四、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三个维度
(一) 地理空间上相互嵌入
(二) 社会结构上相互融合
(三) 思想文化上相互学习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嵌与交融: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野下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J]. 平维彬.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论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 欧阳常青,张群芳.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8(02)
[3]李维汉与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中国化[J]. 杨学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4]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J]. 马峰.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6(03)
[5]民族的融合、交融及互嵌[J]. 王希恩. 学术界. 2016(04)
[6]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在新中国的发展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的思想轨迹[J]. 杨须爱. 民族研究. 2016(01)
[7]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内质和蕴涵——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思考[J]. 王伟.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5(06)
[8]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J]. 万明钢. 中国民族教育. 2015(12)
[9]新疆各主要民族人口现状及变化特征[J]. 李建新,常庆玲. 西北民族研究. 2015(03)
[10]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 马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本文编号:3705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70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