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活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5 10:38
  马克思的所有文本中,《德意志意识形态》具有特殊的地位,它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仔细查阅《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发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段落都有生活概念的出现,深入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的相关内容,发现它贯穿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的始终,是历史唯物主义逻辑架构的理论枢纽,是打开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把钥匙。本文分四章展开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的分析研究。第一章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的由来。生活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完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离不开《博士论文》、《莱茵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生活概念的不断积累和发展,生活概念的形成过程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保持一致。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则是在对黑格尔、鲍威尔、施蒂纳、费尔巴哈的生活理论进行批判中形成的。第二章考察《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的基本内涵。《形态》从多种意义上使用了生活概念,根据生活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思的表现和意义的表达,将生活概念界定为人的生命存在、生产实践、社会交往活动、...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设计
第一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生活概念的理论逻辑
        一、《博士论文》、《莱茵报》——生活概念的萌芽
导言》——回归现实的人的生活">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回归现实的人的生活
        三、《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摆脱异化生活
        四、《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实践引入生活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的理论批判
        一、批判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生活论
        二、批判布鲁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生活观
        三、批判麦克斯·施蒂纳的“唯一者”生活观
        四、批判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生活论
第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的内容
        一、生活的前提——人的生命存在
        二、生活的本质——生产实践
        三、生活的纽带——社会交往活动
        四、生活的重要层面——精神活动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的主体
        一、“现实的人”是生活的主体
        二、“现实的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人
        三、“现实的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
        四、“现实的人”是进行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五、“现实的人”创造并受制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
    第三节 生活与需要
        一、需要搭建了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的桥梁
        二、需要是生活的动力
    第四节 生活、生产力与交往形式
        一、生产力和交往形式是物质生活的两个方面
        二、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共同推动物质生活的发展
    第五节 生活与意识
        一、“生活决定意识”
        二、意识是生活的重要部分
    第六节 生活、自由与共产主义
第三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资本主义异化生活的批判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异化本质
        一、异化劳动必然导致异化生活
        二、强制性分工和私有制是异化生活的根源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生活的具体表现
        一、无产阶级物质生活水平低下
        二、无产阶级生活环境十分恶劣
        三、无产阶级生活条件的异化
        四、无产阶级精神生活失位和错位
    第三节 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生活的路径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充裕物质财富
        二、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
        三、否定资本逻辑
        四、消灭强制性分工和私有制
第四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的理论意义和当代反思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的理论意义
        一、“现实的人”的发现和现实世界的回归
        二、坚持马克思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征
        三、历史唯物主义逻辑架构的理论枢纽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活概念的当代反思
        一、“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的现实生活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关注物质生活的同时关注精神生活
        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霍广田.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6)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活”概念[J]. 陈曙光,周梅玲.  湖湘论坛. 2017(04)
[3]马克思“生活”概念的本体论意蕴[J]. 周梅玲.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4]马克思生活哲学研究述评[J]. 殷猛.  宜春学院学报. 2015(08)
[5]论马克思的“生活”概念[J]. 陈曙光,周梅玲.  江汉论坛. 2015(08)
[6]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出场、实质及其意义[J]. 杨楹.  学术研究. 2013(03)
[7]《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生活概念探微[J]. 孙云龙.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8]生活、需要与生产——《德意志意识形态》关键词研究[J]. 孙云龙.  哲学分析. 2011(03)
[9]生活的生产:《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遮蔽的现代性维度[J]. 徐奉臻.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01)
[10]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J]. 杨楹.  三明学院学报. 2010(01)



本文编号:3726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726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e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