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课堂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6 19:3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课改的不断深化,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研究的热门话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一定是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无论是学习还是教学,有思辨才有深度,要深度必须有思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它要让学生充分地领悟、体验政治理论的逻辑力量、对现实与历史的解释力,这需要我们改革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的课堂教学,以思辨为手段展开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对理论的认同度。因此,思辨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现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对实际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本次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首先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概述,主要包括思维与思辨、思辨课堂等概念,奠定本文的概念基础;接下来,阐述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课堂的特征和理论依据;最后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是通过实际调查,总结本学科一线教学中思辨课堂的构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第四部分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在第三部分结论的基础上,具体...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课堂的概述
    2.1 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课堂的内涵
        2.1.1 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课堂的含义
        2.1.2 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课堂的特征
    2.2 高中思想政治构建思辨课堂的理论依据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2.2 哈贝马斯的主体发展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2.3 高中思想政治构建思辨课堂的可行性
        2.3.1 高中阶段学生具备思考、辨析能力
        2.3.2 课程时政性与思辨课堂模式相融
        2.3.3 社会生活提供丰富的思辨材料
    2.4 高中思想政治课构建思辨课堂的必要性
        2.4.1 引导学生思考辨析,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涵养学科核心素养
        2.4.2 思辨课堂指向高效课堂,有利于提升课堂效度
        2.4.3 思辨能力对接高考所需能力,有利于分解高考的“多”与“难”
        2.4.4 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辨析,有利于规范双主体作用
3 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课堂构建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3.1 课前准备缺乏对思辨素材的深入挖掘,导致思辨课堂实施流于形式
    3.2 课堂实施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思辨空间较小
    3.3 课堂评价轻视思辨能力培养,导致对思辨课堂的重视程度较低
4 高中思想政治课构建思辨课堂的过程分析
    4.1 高中思想政治课构建思辨课堂的准备阶段
        4.1.1 收集思辨性社会热点问题
        4.1.2 创设思辨性教学情境
        4.1.3 设置思辨性问题
        4.1.4 预设思辨性对话
    4.2 高中思想政治课构建思辨课堂的实施阶段
        4.2.1 挖掘思辨资源,导入新知
        4.2.2 展示思辨活动,构建新知
        4.2.3 总结思辨结果,迁移新知
    4.3 高中思想政治课构建思辨课堂的评价阶段
        4.3.1 坚持以学评教,以学生思辨状态评价课堂质量
        4.3.2 立足思辨目标,完成思辨能力和知识的双重达标
        4.3.3 回归思辨情境和问题,反映知识的内化和运用
        4.3.4 关注思辨课堂流程,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
5 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例,作思辨课堂教学设计范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736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736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