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与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06 07: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逐渐进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全球化时代,公共性问题日益成为热门研究话题。马克思和阿伦特是生活在两个不同年代的政治哲学家,对公共性问题的理解和追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个人特色。马克思虽然没有对“公共性”概念下过明确的定义,其公共性思想是在唯物史观中以蕴含性的方式存在的,渗透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源于古希腊城邦的公共精神、空想社会主义的公共理想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公共性反思。他一生的实践研究都贯穿着“人”这一重要问题,“人”是马克思价值关怀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人在社会中才能成为人,公共性正是在人与社会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人与社会的互动构成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出场语境;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关系,“公共利益”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重要概念和核心内容。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基于处在具体社会历史境遇的现实的人与社会的互动中,最终指明了“自由”是其重要基点和价值旨归,是引导公共性和规范未来的图景,其公共性思想的最终目标是社会解放以及真正的个体自由的实现,自由人联合体是个人实现人之为人的本质要求和属性的场所,在自由人...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概念辨析
二、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理论来源
        1.古希腊城邦的公共精神
        2.空想社会主义的公共性理想
        3.德国古典哲学的公共性反思
    (二)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渊源
        1.亚里士多德与古希腊城邦政治
        2.存在主义的知识背景
三、各自理论逻辑结构
    (一)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逻辑结构
        1.出场语境——人与社会的互动
        2.核心内容——公共利益
        3.价值指向——自由
        4.实现途径——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普遍交往
    (二)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建构
        1.人类活动及其对应的社会领域三分模式
        2.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特性
        3.阿伦特论公共领域的衰落与复兴
四、公共性视域下马克思与阿伦特的比较与反思
    (一)异曲同工的旨趣
        1.异中有同的价值归宿
        2.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阿伦特经济性公共领域
        3.从异化角度分析现代社会公共性问题
    (二)公共性视域下马克思与阿伦特的区别
        1.时代背景不同导致总的思想旨趣的区别
        2.阿伦特与马克思思维方式的区别
        3.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
        4.阿伦特与马克思对传统的再认识的差异
        5.阿伦特与马克思世界概念在哲学内涵上的区别
        6.阿伦特与马克思对政治哲学的理解不同
        7.阿伦特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最高状态实现路径不同
    (三)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的局限性
        1.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是“纯政治的”,忽视经济、社会因素
        2.过分苛刻区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与现实生活脱离
        3.阿伦特的“劳动”缺乏马克思的历史视野
        4.阿伦特缺乏“是”和“应当”相统一的逻辑框架
    (四)阿伦特公共领域理论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
        1.发达商品经济社会对公共领域的迫切需要
        2.以“言语”、面对面互动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的启发
        3.阿伦特以现象学的方法和视角阐释马克思的理论的贡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23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4023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9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