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英美文学评价中不同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30 13:14

  本文关键词:英美文学评价中不同文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英美文学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力以及独特的魅力,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英语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它有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语调以及五彩缤纷的英语词汇。另外,由于英美评论家文学评论的侧重点、风格以及内容等受知识结构、研究方向、阅历、学历水平以及个人喜好等的影响,使得评论家批评的理论依据、角度、方法等各不相同。然而在英美文学评论中不同文化差异的影响使其发挥着非同一般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的文化对英美文学评价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殊之处和文学的评论,探讨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最后阐述了不同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应用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
【关键词】英美文学评论 不同文化 影响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当我们去书店买关于英美文学方面的书籍,我们不难发现文学著作的多少,实际上对文学评论的多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讲也就是有多少文学著作,就有多少文学评论,所以,英美文学评论在文学界的地位到底如何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不同的文化来讲,其所铸就的灵魂也是不同的,由于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杰;;失语的女人——伯莎·梅森之印象[J];理论观察;2007年02期

2 蒋梅玲;;内布拉斯加走出的新女性——从女性主义看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孟翔珍;女权主义在翻译文学中的创造性叛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文英,敖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李涤非;;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文化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3 雷买利;;论母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与教学中的地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袁芳;;试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知国;;《印度之行》中回味悠长的象征意象[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2 陈艳龙;;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学对男性性别角色的选择——以肯·凯西的《飞越疯人院》为例[J];大家;2011年17期

3 李萍;王丽皓;;从跨文化交际学角度分析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之间的文化差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2期

4 张岚;;谭恩美对《沉没之鱼》中拯救与被拯救主题的颠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5 林恩·沃德利;王立;刘囝妮;;天堂里的单身汉:一个国家的主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但汉松;;历史寓言的戏剧建构与阐释:论桑顿·怀尔德的《九死一生》[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7 濮伟;;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J];学语文;2011年03期

8 王静;;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的冲突与交融[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9 邵志华;;文化回返影响观照下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的互动[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褚紫玲;;《侠客行》与《堂吉诃德》之比较初探[J];大舞台;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黎林;;从《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看中西悲剧精神之差异及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命运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宇民;穿梭在文化时空中[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刘培红;缘自追寻中的氛围[N];文艺报;2004年

3 刘以浦;日渐成长的身体和眩晕的心[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乐欢;他是西方作家,又是东方作家[N];文艺报;2007年

5 水棍;纸上的“诺亚方舟”[N];中国邮政报;2006年

6 许金龙;日本新生代作家中的“70后”和“80后”以及其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记者 孙海悦;《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访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8 周萍;中美文化与人性的双重审视[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9 任一鸣;引人注目的女作家群[N];文学报;2004年

10 ;雨果是法国的 也是属于世界的[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一鸣;蒋彝作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桃;我是谁?—小说《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身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任迎新;异乡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苑;《午夜之子》中的后殖民身份构建与混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郑海霞;东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席楠;从奈保尔的作品看其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田苗;谭恩美《灶神之妻》的文化解读[D];辽宁大学;2006年

7 谭芳;八十年代以来泰华文学中的异族叙事[D];暨南大学;2006年

8 钟达锋;《吉姆爷》:文化隔阂的悲剧[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霞;从《大地三部曲》看赛珍珠的婚姻观[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刘桂娥;论E.M.福斯特的差异与联结观[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英美文学评价中不同文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2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502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0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