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在人类学视野中的转换——《表演人类学读本》解析
发布时间:2021-04-01 23:05
表演作为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属性,自始至终是人类学讨论的重要话题。随着表演人类学研究的发展,其理论范式和视角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弗兰克·J·克罗姆编纂的论文集《表演人类学读本》作为这一领域的新成果,通过前沿的表演研究理论、方法和全球视野中的文化实践,探索表演的意义和价值。以此为基础,文章梳理出"舞台表演与审美实践""日常生活与功能性表演""口头文学与言说艺术""社会戏剧与仪式庆典""民族国家及政治展演"五条线索,阐释人类学视野转换中的"表演"。《读本》作为研究表演人类学的多视角、跨学科的"百科全书",为舞蹈表演和人类学观察带来反思和借鉴,即在学术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要将表演放到更宽广的视野中,更重要的是用互动和转化的观点看待文化,进而研究和发现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本质。
【文章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9,(01)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弗兰克·J·克罗姆与《表演人类学读本》
二、人类学视野转换中的“表演”
(一) 舞台表演与审美实践
(二) 日常生活和功能性表演
(三) 口头文学和言说艺术
(四) 社会戏剧与仪式庆典
(五) 民族国家及政治展演
三、《读本》对舞蹈表演研究的意义
(一) 多主体互动的观察立场
(二) 表演民族志的撰写方法
(三) 学科整合的研究视域
四、“表演”转向更宽广的视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类表演学的现状、历史与未来[J]. 理查德·谢克纳,孙惠柱. 戏剧艺术. 2005(05)
本文编号:3114119
【文章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9,(01)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弗兰克·J·克罗姆与《表演人类学读本》
二、人类学视野转换中的“表演”
(一) 舞台表演与审美实践
(二) 日常生活和功能性表演
(三) 口头文学和言说艺术
(四) 社会戏剧与仪式庆典
(五) 民族国家及政治展演
三、《读本》对舞蹈表演研究的意义
(一) 多主体互动的观察立场
(二) 表演民族志的撰写方法
(三) 学科整合的研究视域
四、“表演”转向更宽广的视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类表演学的现状、历史与未来[J]. 理查德·谢克纳,孙惠柱. 戏剧艺术. 2005(05)
本文编号:3114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11411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