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研究生核心素养培育初探
发布时间:2021-07-27 23:20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舞蹈研究生"核心素养培育"就是体现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并在均衡性上彰显"共享"的精神内核。当前舞蹈研究生培养体系应突破中专思维影响下的单纯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核心素养培育理念,打造素养多元化的舞蹈高端人才。据此,可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品德素养与创新素养等方面探索建构舞蹈研究生核心素养的体系。
【文章来源】:艺苑. 2020,(02)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全面发展的人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语境下,来探讨舞蹈研究生教育,确切地说,是探讨舞蹈研究生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问题。十九大报告为引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报告同时指出,教育改革的方向是要“加快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最终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那么,我们能否用这一新发展的理念来谋划舞蹈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可行的。舞蹈研究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正是践行高校内涵式发展理念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举措。“素养”一词,本义指人的道德修养,“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1]1191。在现代汉语中,素养又同“素质”,不仅指“品行”,也含有知识水平、能力、外表形象与身心健康状况等释义。核心素养,则指一个人“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其根本要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见,全面性是核心素养的根本特性。内涵式发展,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与传统高等教育依赖规模和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路径不同,内涵式发展更侧重于教育的质量,尊崇规模适当、质量优先的理念,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等方面的协调统一。教育界学者们普遍认为,符合内涵式发展理念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融合的、多元的、复合式的体系,如探索建立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3]6;实现教育多样化发展,培养成长性思维模式的学生[4]13;从以知识、能力教育为中心到全面的人格养成,促进学生多元复合发展[5]9;通过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13。不难看出,这些观点体现的人才培养的全面性要求上与核心素养是相通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舞蹈研究生核心素养培育”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度契合,对推动舞蹈高等教育改革具有战略性意义。
其三,创新素养之培育。创新素养,包含着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实践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是实践的终极目的。纵观舞蹈发展史,那些推动舞蹈历史前进,代表一个时代的舞蹈大师,无一不是有超出常人的实践力和创造力。对舞蹈研究生而言,学习、研究、模仿、表演、编创等活动都是充满着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掌握一些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对活动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使实践活动更系统、科学、有效,才有可能产生新观点和新思路。这就要求研究生培养体系需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尽可能增设一些哲学、逻辑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课程。无疑,相对于学习活动本身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综上所述,舞蹈研究生的核心素养体系是一个整体,在培育过程中须齐头并进,不可仅仅关注身体的训练,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品德素养与创新素养的培育,只有全面发展方能真正落实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当下“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方式,其要义旨在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贯穿“思政教育”的精神内核,把各种教学场景都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实现教育的春风化雨与润物无声。毋庸置疑,核心素养的培育若能与教学活动紧密融合,必将推动舞蹈教学取得更佳的效果,也必将有力实现舞蹈研究生的教育宗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一流”建设中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J]. 杨秀娟.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08)
[2]中国舞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分析[J]. 王光辉,李星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7(05)
[3]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 张大良. 中国高教研究. 2011(05)
本文编号:3306738
【文章来源】:艺苑. 2020,(02)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全面发展的人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语境下,来探讨舞蹈研究生教育,确切地说,是探讨舞蹈研究生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问题。十九大报告为引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报告同时指出,教育改革的方向是要“加快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最终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那么,我们能否用这一新发展的理念来谋划舞蹈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可行的。舞蹈研究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正是践行高校内涵式发展理念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举措。“素养”一词,本义指人的道德修养,“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1]1191。在现代汉语中,素养又同“素质”,不仅指“品行”,也含有知识水平、能力、外表形象与身心健康状况等释义。核心素养,则指一个人“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其根本要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见,全面性是核心素养的根本特性。内涵式发展,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与传统高等教育依赖规模和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路径不同,内涵式发展更侧重于教育的质量,尊崇规模适当、质量优先的理念,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等方面的协调统一。教育界学者们普遍认为,符合内涵式发展理念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融合的、多元的、复合式的体系,如探索建立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3]6;实现教育多样化发展,培养成长性思维模式的学生[4]13;从以知识、能力教育为中心到全面的人格养成,促进学生多元复合发展[5]9;通过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13。不难看出,这些观点体现的人才培养的全面性要求上与核心素养是相通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舞蹈研究生核心素养培育”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度契合,对推动舞蹈高等教育改革具有战略性意义。
其三,创新素养之培育。创新素养,包含着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实践是创造的前提,创造是实践的终极目的。纵观舞蹈发展史,那些推动舞蹈历史前进,代表一个时代的舞蹈大师,无一不是有超出常人的实践力和创造力。对舞蹈研究生而言,学习、研究、模仿、表演、编创等活动都是充满着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掌握一些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对活动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使实践活动更系统、科学、有效,才有可能产生新观点和新思路。这就要求研究生培养体系需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尽可能增设一些哲学、逻辑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课程。无疑,相对于学习活动本身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综上所述,舞蹈研究生的核心素养体系是一个整体,在培育过程中须齐头并进,不可仅仅关注身体的训练,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品德素养与创新素养的培育,只有全面发展方能真正落实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当下“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方式,其要义旨在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贯穿“思政教育”的精神内核,把各种教学场景都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实现教育的春风化雨与润物无声。毋庸置疑,核心素养的培育若能与教学活动紧密融合,必将推动舞蹈教学取得更佳的效果,也必将有力实现舞蹈研究生的教育宗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一流”建设中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J]. 杨秀娟.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08)
[2]中国舞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分析[J]. 王光辉,李星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7(05)
[3]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 张大良. 中国高教研究. 2011(05)
本文编号:3306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306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