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学视域下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舞蹈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19:09
南阳地处于我国河南省的西南部,降水量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十分适宜人类居住,因此,在我国汉代时期,人们也曾定居在南阳,汉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也遗留了许多文明古迹和古代遗址。如汉画,并非指汉代的绘画作品。汉画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早期的狭义汉画主要是指汉画像石,诞生于南阳的中国第一座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被命名为“汉画馆”。南阳汉画像馆,是我国传统艺术之瑰宝,其画像石上的唯美图案呈现是通过能工巧匠的双手,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舞蹈艺术以画像的雕刻手法完美的呈现出来,充分展现了汉代泱泱大国之风,古拙素朴,热情活泼的艺术风格。汉画像石,顾名思义,就是汉代遗留下来的上面雕刻有画像的石头。画像石大多为浅浮雕作品,应该属于三维立体的雕塑范畴,但因其具有雕刻与绘画相结合的独特性,所以,自宋代金石学兴起之后就以“画像”命名并沿袭至今。也因此,或称其为“石刻绘画”。画像石作为汉画的最重要品类,从其使用功能上来看,主要是以丧葬和宗教建筑装饰艺术为主体,具体呈现出的形态有墓室石、棺椁石、祠庙石以及阙、碑石等。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舞蹈艺术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具有特殊性意义...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乐舞百戏》
—2《乐舞百戏》
—3《跳丸、吐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图像学角度解析唐代墓室壁画仕女形象[J]. 陈倩. 大众文艺. 2017(16)
[2]考古图像与音乐图像学[J]. 汪小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4(06)
[3]图像学的历史传统及其与现代的接轨[J]. 李荣有. 艺术百家. 2012(06)
[4]从南阳汉画像石中看汉代乐舞艺术发展的变迁[J]. 王松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4)
[5]开启舞蹈文明的钥匙——音乐图像学对舞蹈发展的重要作用[J]. 李雪. 音乐生活. 2009(04)
[6]汉画乐舞艺术研究起步阶段的回顾与展望——兼回应李玫的批评[J]. 李荣有. 文艺研究. 2008(12)
[7]论南阳汉画像的乐舞形态及音乐文化特征[J]. 陈欣.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8(03)
[8]汉画像石的审美特征写艺术表现[J]. 史绅. 美术大观. 2008(03)
[9]汉画像乐舞艺术的区域文化特征[J]. 吴金宝. 南都学坛. 2006(03)
本文编号:3604988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乐舞百戏》
—2《乐舞百戏》
—3《跳丸、吐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图像学角度解析唐代墓室壁画仕女形象[J]. 陈倩. 大众文艺. 2017(16)
[2]考古图像与音乐图像学[J]. 汪小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4(06)
[3]图像学的历史传统及其与现代的接轨[J]. 李荣有. 艺术百家. 2012(06)
[4]从南阳汉画像石中看汉代乐舞艺术发展的变迁[J]. 王松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4)
[5]开启舞蹈文明的钥匙——音乐图像学对舞蹈发展的重要作用[J]. 李雪. 音乐生活. 2009(04)
[6]汉画乐舞艺术研究起步阶段的回顾与展望——兼回应李玫的批评[J]. 李荣有. 文艺研究. 2008(12)
[7]论南阳汉画像的乐舞形态及音乐文化特征[J]. 陈欣.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8(03)
[8]汉画像石的审美特征写艺术表现[J]. 史绅. 美术大观. 2008(03)
[9]汉画像乐舞艺术的区域文化特征[J]. 吴金宝. 南都学坛. 2006(03)
本文编号:3604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60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