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拉丁舞选手伦巴舞双人配合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优秀拉丁舞选手伦巴舞双人配合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双人配合技术是拉丁舞的一项重要评分标准,选手配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套路的完成质量和最终竞赛成绩的取得。通过对我国A组与WDSF业余组前六名选手伦巴舞的双人配合状态及情形对比发现,我国选手在配合关系、默契程度、配合形式与效果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深入剖析我国选手在双人配合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措施与方法,对于从双人配合角度提高我国选手的竞技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摩法、视频分析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伦巴舞双人配合的基本特征出发,解析双人配合的构成与影响因素。通过中外选手对比,找出我国选手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训练实际探索提高我国拉丁舞选手伦巴舞双人配合的措施和方法。主要研究结论为:1.拉丁舞双人配合具有竞技性、艺术性、契合性、风格性、多元性和创新性六方面基本特征。2.配合内容、配合形式和配合效果是伦巴舞双人配合的主要构成方面,三者关系辩证统一。3.动作要素、音乐要素、空间要素、情感要素是影响伦巴舞双人配合的基本要素。4.中外选手伦巴舞配合动作的对比分析表明,我国选手无肢体连接或接触的配合动作音乐小节数量多,配合关系不够密切,交互度偏低;握持与连接方式的对比,我国选手在超越平衡握持方式上占有一定优势,其它两类握持方式与国际优秀选手相比,差异不明显。5.我国选手在身体接触、视觉焦点两类引带方式上稍占优势,但整体引带方式的数量与全面性不足,引带方式分布不均衡,部分引带方式有欠缺:套路中男女舞伴动作位置的交互与变化频次较低,舞美感呈现效果不佳。6.我国选手套路中的原地动作比例过高,致使舞蹈整体流畅度与连贯性偏弱;在水平及垂直空间层次对比上,我国选手倾向于女前男后、男左女右及男高女低的空间变化,但总体对比变化数量不足,且形式变化缺乏多样性,空间对比效果尚有待加强。7.全面提高选手配合动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多方位追求配合动作形式的多元化;着力营造多维化的配合效果,是提高我国拉丁舞双人配合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拉丁舞 伦巴舞 双人配合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722.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前言11-12
- 1.1 选题依据11-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
- 2 文献综述12-19
- 2.1 体育舞蹈项目特征方面的研究14-15
- 2.2 体育舞蹈美学方面的研究15-16
- 2.3 体育舞蹈编排方面的研究16-17
- 2.4 表现难美项群协作配合方面的研究17-18
- 2.5 体育舞蹈双人配合方面的研究18-19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9-23
- 3.1 研究对象19
- 3.2 研究方法19-23
- 3.2.1 文献资料法19-20
- 3.2.2 专家访谈法20
- 3.2.3 问卷调查法20-22
- 3.2.4 现场观摩法22
- 3.2.5 视频分析法22
- 3.2.6 数理统计法22-23
- 4 分析与讨论23-62
- 4.1 拉丁舞双人配合的基本特征23-31
- 4.1.1 相关概念的界定23-24
- 4.1.2 拉丁舞双人配合的基本特征24-30
- 4.1.3 伦巴舞双人配合的基本特征30-31
- 4.2 伦巴舞双人配合的构成31-36
- 4.2.1 配合内容33-34
- 4.2.2 配合形式34-35
- 4.2.3 配合效果35-36
- 4.3 影响伦巴舞双人配合的要素36-41
- 4.3.1 动作要素37-38
- 4.3.2 音乐要素38-39
- 4.3.3 空间要素39-40
- 4.3.4 情感要素40-41
- 4.4 中外拉丁舞选手伦巴舞双人配合的对比分析41-59
- 4.4.1 对比对象的选取背景41-43
- 4.4.2 配合内容分析43-48
- 4.4.3 配合形式分析48-55
- 4.4.4 配合效果分析55-59
- 4.5 提高我国拉丁舞选手伦巴舞双人配合的途径与方法59-62
- 4.5.1 全面提高选手配合动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60-61
- 4.5.2 多方位追求配合形式的多元化61-62
- 4.5.3 着力营造多维化的配合效果62
- 5 结论62-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7
- 附录67-74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玉兰;体育舞蹈的艺术审美情趣[J];体育文化导刊;2001年05期
2 郑立新;对中老年人从事体育舞蹈健身的分析[J];体育学刊;2001年02期
3 钟全宏,张天恭,袁音;民族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4 黄立军,凌月红,韦世海;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李超雄;试论体育舞蹈在普通高校的发展前景[J];福建体育科技;2002年05期
6 熊文;国际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比较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7 胡保全;体育舞蹈“五字教学法”初探[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林鲁军,原丽英;浅议体育舞蹈的美[J];山东体育科技;2002年02期
9 何忠;论影响体育舞蹈选手水平提高的几个关键技术[J];襄樊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李小芬,肖光来,张清澍;北京、武汉、长沙地区少儿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博;;体育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意义[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亚娟;;上海市体育舞蹈培训点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勇;;体育舞蹈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任奇红;吴东方;;我国体育舞蹈选手五种气质类型特征的初步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任奇红;吴东方;;我国体育舞蹈选手性格特征的初步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周志鹏;崔宗祥;栾天峰;;体育舞蹈运动损伤风险因素的评估与对策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7 刘少博;;我国体育舞蹈国家队运动员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杨珏;韩甲;;体育舞蹈运动员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9 杨楠;;体育舞蹈在高校推广的可行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荣丽;陈灿;田振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研究与探讨[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肖竹 陈浩采写;体育舞蹈 戴着镣铐沉重地跳[N];成都日报;2005年
2 牛会彬;用舞蹈诠释人生[N];河北日报;2000年
3 王峻峰;我省体育舞蹈取得历史佳绩[N];河北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彭则鹏;广州,体育舞蹈的热土[N];中国体育报;2003年
5 刘敏;南京打造“体育舞蹈”品牌[N];中国体育报;2003年
6 曲晓阳;体育舞踏 中国离世界有多远[N];中国体育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赫鹏冲;体育舞蹈舞动春城[N];长春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陈韧;市体育舞蹈协会成立[N];抚州日报;2006年
9 沈佑民;体育舞蹈拍摄技巧探索[N];中国摄影报;2007年
10 卢苇;体育舞蹈大奖赛为中国带来了什么?[N];中国体育报;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优秀拉丁舞选手伦巴舞双人配合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39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