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论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扬弃

发布时间:2025-04-01 03:12
  本文所研究的中国“古典舞”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以戏曲舞蹈为母体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一种中国舞蹈类型。它是根据欧阳予倩提出的“从戏曲中保留下来的舞蹈入手去研究整理中国古典舞”的观点来命名的。它与从古代创造、流传至今的意义上的中国古典舞存在着差异。 中国“古典舞”的重建脱胎于戏曲舞蹈,戏曲舞蹈成为中国“古典舞”的参照。因此,本文便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继承、借鉴、背离与发展的关系来研究中国“古典舞”表演特色的来龙去脉,以及现状和发展趋向。 本文从“民族性”、“典范性”、“舞蹈化”几个方面将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继承与背离进行分析。并从身体动态(包括动作语汇)、表现方式、审美追求三个层面具体分析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继承与背离。如“民族性”追求下对戏曲舞蹈身体动态的继承表现有:“圆曲流转”与“饱满丰润”的动作外在形态、“子午相衬”与“对比和谐”的动作对比规律等等。表现方式的继承表现为:物态传情、技巧传情、造象写意等。审美追求的继承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虚实相生”。“典范性”追求下对戏曲舞蹈身体动态的继承表现为:“严谨与规范”、“细腻与...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民族性”追求下对戏曲舞蹈表演的继承
    第一节 对戏曲舞蹈表演“民族性”身体动态的继承
        一、对“圆曲流转”与“饱满丰润”动作外在形态的继承
        二、对“子午相衬”与“对比和谐”动作对比规律的继承
        三、对“动静交融”与“抑扬顿挫”动作节奏特征的继承
        四、对“刚柔相济”与“轻重相合”动作质感特征的继承
        五、对“眉目传情”与“夸张鲜明”面部表情特色的继承
    第二节 对戏曲舞蹈表演“民族性”表现方式的继承
        一、对物态传情表现方式的继承
        二、对技巧传情表现方式的继承
        三、对造象写意表现方式的继承
    第三节 对戏曲舞蹈表演“民族性”审美追求的继承
        一、对“形神兼备”的审美追求的继承
        二、对“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的继承
        三、对“虚实相生”的审美追求的继承
第二章 “典范性”追求下对戏曲舞蹈表演的继承
    第一节 对戏曲舞蹈表演“典范性”身体动态的继承
        一、对“严谨与规范”的身体动态特点的继承
        二、对“细腻与精致”的身体动态特点的继承
    第二节 对戏曲舞蹈表现方式“典范性”特点的继承
        一、对“以情带舞”表现方式之合度性的继承
        二、对“技巧传情”表现方式之精湛性的继承
    第三节 对戏曲舞蹈表演“典范性”审美追求的继承
        一、对“存真”的审美追求的继承
        二、对“唯美”的审美追求的继承
        三、对“和善”的审美追求的继承
第三章 “舞蹈化”进程中对戏曲舞蹈表演的背离
    第一节 对戏曲舞蹈表演“戏剧性”动作语汇的背离
        一、对“程式套路”与“行当专属”特点的改变
        二、对“重指事拟态”等特点的改变
    第二节 对戏曲舞蹈表演“戏剧性”表现方式的背离
        一、对戏曲舞蹈“程式化”表现方式的背离
        二、对戏曲舞蹈“行当化”表现方式的背离
    第三节 对戏曲舞蹈表演“戏剧性”审美追求的背离
        一、由“戏剧夸张美”走向“舞蹈自然美”
        二、由“生活形态美”走向“舞蹈形态美”
第四章 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再学习的思考
    第一节 对戏曲舞蹈表演“民族性”的再学习
        一、对戏曲舞蹈表演手、眼、步法的再学习
        二、对戏曲舞蹈表演写意表现方式的再学习
        三、对戏曲舞蹈表演“民族性”审美追求的再学习
    第二节 对戏曲舞蹈表演“典范性”的再学习
        一、对戏曲舞蹈表演“典范性”动作运用的再学习
        二、对戏曲舞蹈表演“典范性”表现方式的再学习
        三、对戏曲舞蹈表演“典范性”审美追求的再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38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038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5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