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邦先生在东北鲁艺
本文关键词:吴晓邦先生在东北鲁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鲁迅艺术学院堪称是革命艺术的发源地,于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其目的是为培养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与在前线奋战的战士共同抗战,简称“鲁艺”。鲁艺舞蹈班成立于沈阳全境解放之际,吴晓邦等从延安来的老师们给东北鲁艺带来了系统且丰富的新舞蹈艺术,,其舞蹈艺术与时代精神协同,与历史进程同伐,演奏出了和谐并具有生命活力的交响曲。作为革命艺术的发源地,鲁艺舞蹈班的成员将鲁艺的精神和精湛的业务撒向了全国各地,为中国的舞蹈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在相关史料文献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结合采访吴晓邦先生的夫人盛婕老师及当年鲁艺舞蹈班的成员们,主要记载了当时吴晓邦先生在东北鲁艺舞蹈班任教的较为详细的状况,且归纳、总结了在舞蹈创作、舞蹈理论、舞蹈教育、舞蹈表演这四个层面上影响了东北鲁艺舞蹈班的成员们,以致对中国舞蹈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从而填充了该时期东北地区舞蹈的历史,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舞蹈史,同时对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吴晓邦先生及其求索新舞蹈的艰难历程,且在历史背景的更替下来到东北鲁艺舞蹈班任教。第二个部分着重记载吴晓邦先生在东北鲁艺教授赋有科学主义的人体基本训练课——自然法则课,从其定义、缘由至细致的教学来进行阐明。第三个部分重点突出吴晓邦先生在东北鲁艺的舞蹈创作特色,将其舞蹈艺术创作思想渗透至在东北鲁艺排演的舞蹈作品中加以分析。第四个部分主要是从舞蹈编导、舞蹈理论、舞蹈教育、舞蹈表演这四个层面来剖析,总结吴晓邦先生对东北鲁艺舞蹈班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吴晓邦 新舞蹈 东北鲁艺 历史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7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前言7-10
-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7
- 二、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创新点7-8
- 三、 研究方法8
- 四、 与课题相关的采访、调研情况8-10
- 第一章 概述10-17
- 第一节 吴晓邦的简介10-12
- 第二节 吴晓邦先生探索新舞蹈之路12-14
- 第三节 吴晓邦先生在东北鲁艺播下了新舞蹈的种子14-17
- 一、 东北鲁艺概况14-15
- 二、 吴晓邦先生来到了东北鲁艺15-17
- 第二章 吴晓邦先生在东北鲁艺的自然法则课17-25
- 第一节 自然法则课的定义17-18
- 第二节 自然法则课的缘由18-19
- 第三节 自然法则课的教学19-25
- 一、 东北鲁艺舞蹈班的成立20
- 二、 吴晓邦先生的自然法则课之新教学20-25
- 第三章 吴晓邦先生在东北鲁艺的舞蹈创作特色25-34
- 第一节 吴晓邦先生的舞蹈艺术创作思想25-26
- 第二节 吴晓邦先生的创作思想在其舞蹈作品中的呈现26-34
- 一、 《义勇军进行曲》28-30
- 二、 《游击队员之歌》30-31
- 三、 《太平鼓》31-32
- 四、 《霸王鞭》32-34
- 第四章 吴晓邦先生的新舞蹈对东北鲁艺所作出的贡献34-42
- 第一节 舞蹈编导的新手段34-37
- 一、 从舞蹈编导张护立老师的作品中解析其创作手段35-36
- 二、 东北鲁艺舞蹈编导的艺术成果36-37
- 第二节 舞蹈思想的新理念37-39
- 第三节 舞蹈教育的新方式39-41
- 第四节 舞蹈表演的新面貌41-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4
- 致谢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蓉;王娟;;论默斯·坎宁汉的“纯舞蹈风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2 高晋;;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张敏;;浅谈舞蹈教育对青少年美育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4 贾安林;藏缅语族圈舞文化初探[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5 齐光辉,张雯;体育舞蹈律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新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王毅;;综合视野中的音乐与舞蹈观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罗辛;;社会转型期中国艺术的发展及几个相关的理论问题(上)——中国舞蹈及舞剧近现代发展的大环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苏娅;;三国古典舞蹈本体性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胡博;;当前军队舞蹈发展现状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黄午妍;;漳州浦南“大神\*”文化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秋怡;;开展校园舞蹈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阎成立;张倩;;满族萨满舞蹈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林琳;;哈尔滨早期俄侨音乐教育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慧佳;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舞蹈结构及功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3 苏娅;中、日、韩三国古典舞蹈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慕羽;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舞蹈创作与政治文化之关系,1979~2006[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方千华;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许薇;舞剧叙事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邹之瑞;新中国芭蕾舞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江东;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段妃;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及对舞蹈表演训练的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向东;“晋州官伞”乐舞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曦;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婧;舞蹈教学语言艺术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师林;歌剧《白毛女》在东北解放区的传播[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贞;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余盛祥;论伊莎多拉·邓肯舞蹈艺术的生命精神[D];河南大学;2011年
7 葛萍萍;对当前中国校外儿童舞蹈教育发展的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付民杰;基于艺术作品欣赏的幼儿园舞蹈课程实施[D];西南大学;2011年
9 何乐乐;论宋代“队舞”对唐代宫廷舞蹈的继承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麒;花鼓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吴晓邦先生在东北鲁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2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