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发明”对舞蹈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传统节日的发明”对舞蹈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蹬窝罗”是阿昌族的传统舞蹈,主要盛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县。舞蹈动作简单质朴,承载了阿昌族民族文化,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反映着本民族的审美观念。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梁河阿昌族发明了“窝罗节”,紧接着90年代初政府又将梁河和陇川户撒两个不同地区的阿昌族节日整合为全族统一的节日——“阿露窝罗节”,并定于每年3月20日举行,节日时间为两天。“窝罗节”“阿露窝罗节”是被发明出来的“传统节日”,节日的发明创造,不仅为民间舞蹈的传承和传播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空间,还促使舞蹈在形态、跳法、音乐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在英国人类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提出的“传统的发明”理论基础上,运用舞蹈生态学对舞蹈研究的方法,从阿昌族“传统节日”被发明与整合的过程中,研究节日文化下“蹬窝罗”舞蹈形态的沿革。全文以节日的生成与整合为时间点,纵向探析“蹬窝罗”舞蹈形态因节日需求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解读舞蹈动作形态,分析舞蹈动作特点,阐释文化内涵,旨在揭示“传统节日”的发明对民间舞蹈发展的影响及意义,并进一步反思当前梁河阿昌族“蹬窝罗”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由绪论和其他四个部分组成,绪论界定了本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选题的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综述了相关研究成果,并介绍研究的方法。第一部分,概述梁河“蹬窝罗”舞蹈现存的种类及舞蹈主要的生活语境,主要分析传统舞蹈的起源、原生形态的跳法、舞蹈特征、舞蹈文化内涵等。通过对传统舞蹈多模态的分析,可以更为清晰的分析不同时期“发明”出的新舞蹈特点,为纵向的比较舞蹈形态做铺垫。第二部分,阐释“窝罗节”的发明过程和“蹬窝罗”形态发展的演变,分析节日文化影响下的传统舞蹈形态以及在民族审美下发明出的新的舞蹈形态的特征,最后辨析“窝罗节”被发明的意义,发明节日对舞蹈发展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对“阿露窝罗节”及其节日文化中舞蹈的研究。首先分析节日整合的因子并对节日文本进行细致描述,然后阐述此时期传统舞蹈的形态及外界力量参与下出现的“蹬窝罗”新组合和形态,并以此为依据探讨整合的节日对梁河“蹬窝罗”发展和保护的影响。第四部分,宏观分析“传统节日”的发明和“蹬窝罗”发展之间的联系。通过论述,探究到底什么样的发明才是有利于民间舞蹈发展,有助于民族文化传播的。最后对梁河“蹬窝罗”发展现状进行反思,从节日的角度对目前“蹬窝罗”传承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阿昌族 蹬窝罗 舞蹈形态 传统节日 传统的发明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舞蹈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722.2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8
- (一) 选题缘起8-11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3
- (三)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四)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14-15
- (五) 研究方法15-18
- 一 梁河阿昌族乡“蹬窝罗”的种类及生存语境18-39
- (一) “蹬窝罗”的种类18-36
- 1. 传统“窝罗舞”18-35
- 2. 现代“蹬窝罗”35-36
- (二) “蹬窝罗”主要的依存语境36-39
- 1. 节日语境36-37
- 2. 祭祀语境37-39
- 3. 其他语境39
- 二“窝罗节”时期“蹬窝罗”的发展39-60
- (一) 被发明的传统:窝罗节40-45
- 1. “窝罗节”被发明的社会历史根源——民族文化的复兴40-42
- 2. 节日文本的塑造过程——以旧材料构建新形式42-45
- (二) 节日文化下“蹬窝罗”的形态描述与分析45-56
- 1. “初级改造”后传统“窝罗舞”的形态46-50
- 2. 民族审美下产生的新“蹬窝罗”形态50-56
- (三) 对“窝罗节”及“蹬窝罗”的辨析56-60
- 1. 对“窝罗节”发明的辨析57-58
- 2. “窝罗节”的发明对“蹬窝罗”的影响58-60
- 三 “阿露窝罗节”时期“蹬窝罗”的演变60-73
- (一) 传统节日的整合与创造:“阿露窝罗节”60-64
- 1. 节日的整合60-61
- 2. 整合后的节日文本描述61-64
- (二) 节日文化下“蹬窝罗”形态描述与分析64-70
- 1. 节日中遗存的传统“窝罗舞”64-65
- 2. 文化馆艺术工作者整理编创的“蹬窝罗”组合65-67
- 3. 全州阿昌族统一的三套舞蹈动作67-70
- (三) 辨析“阿露窝罗节”对“蹬窝罗”的影响70-73
- 1. 舞蹈动作种类的“多元”与”一元”71-72
- 2. 舞蹈文化内涵的淡化72-73
- 四 “传统节日”对“蹬窝罗”形态沿革的影响及反思73-84
- (一) 发明“传统节日”对舞蹈发展的影响73-76
- 1. “蹬窝罗”舞蹈形态发展趋势73-75
- 2. “传统节日”的发明对“蹬窝罗”发展的影响及意义75-76
- (二) “蹬窝罗”发展反思76-84
- 1. 梁河“蹬窝罗”现状分析76-79
- 2. 对舞蹈发展及保护的建议79-84
- 结语84-86
- 参考文献86-89
- 附录89-96
- 致谢96-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红;;舞蹈与戏剧的一次亲密接触[J];舞蹈;2003年01期
2 贾琳;浅谈舞蹈的速度[J];美与时代;2004年07期
3 刘春;数字化舞蹈[J];艺术评论;2004年05期
4 贾琳;舞蹈与音乐的互动[J];美与时代;2004年10期
5 ;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舞蹈学学科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郭勇健;;论“舞蹈是艺术之母”[J];艺苑;2005年04期
7 ;充分发挥歌舞之乡优势 构建新疆舞蹈教研新风貌[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车延芬;;揭秘“舞蹈人类学”——读《人类学与人体运动:舞蹈的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孟尧;张锐;;2008年首届全国舞蹈科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于平;;面对诘难的舞蹈批评[J];舞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亚娟;;后奥运时代下体育院校舞蹈类专业的定位与责任[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柴亚萍;;让舞蹈为孩子们带来快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马文静;张麟;;美在真实 贵在独特: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舞台魅力[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萍 浙江省平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创作室,副研究馆员;浅谈社会舞蹈的“社会性”特征及发展现状[N];音乐生活报;2011年
2 著名舞蹈家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吕艺生;舞蹈是跳出来的不是理论出来的[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汪建根;专家:舞蹈普及教育需要“正名”[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汪建根;舞蹈普及教育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车延芬;笔耕不止 再谱新声[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于平;舞蹈书写的轨迹[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黄际影;一次与年轻舞蹈学子的谈话[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舞蹈学系:舞苑基石 桃李芬芳[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张素琴 刘建;“舞蹈”与“舞蹈学”[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步入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N];中国艺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颃;“凝视”与“超越凝视”[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刘漫;唱曲舞蹈考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王昕;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闫晶;舞蹈中共享的身体印迹—云南兰坪杂居民族的圈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张晓东;试论身体与运动的艺术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文利;中专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响;舞蹈传播方式分析与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张晶晶;律动教学与舞蹈启蒙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潘阳;舞蹈的多媒体呈现方式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陈s,
本文编号:432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3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