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风格初探
本文关键词:198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风格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自1980年以来,在创作观念、创作实践到文艺评论以及文艺体制等方面都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从"复兴文艺"的旧规范中走出来,直面"民族化"和"现代化"的交叉,进行着"寻根""借鉴"及"回归‘原生态’"之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形象塑造及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着创作风格的探索。
【作者单位】: 福建江夏学院;
【关键词】: 题材选择 主题表现 形象塑造 语言运用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1980年代以来,中国立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开放的胸襟把国外的文化和文艺思潮“请进”家门,中国文艺实践与大量涌入的西方社会文化和文艺思潮相结合,呈现出流派纷呈的创作态势,推动了中国文艺的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渐渐进入立足传统、借鉴实验西方舞蹈观念的时期,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薄;独奏会的新花朵——听唐毓斌同志二胡高胡音乐会[J];人民音乐;1961年Z1期
2 夏静;;从题材选择看现代舞的文化价值定位[J];艺术教育;2011年03期
3 杨波;;幼儿钢琴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J];小演奏家;2009年06期
4 杨丽;;歌剧《卡门》的人物形象塑造与音乐风格[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8期
5 史博;;语言与题材 形象与意境——对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王洁;刘莉;;“看”周格泰讲故事——周格泰音乐电视节奏营造浅析[J];甘肃农业;2010年05期
7 周畅;论施光南歌曲的风格和形象塑造[J];人民音乐;1980年08期
8 寒溪;质朴的形象 深刻的蕴含——评“我赞美你,骆驼”,兼论歌曲的形象塑造[J];人民音乐;1982年03期
9 金京玉;;浅析声乐语言的运用[J];鸡西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沈旋;充满幻想的音诗[J];人民音乐;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笑宸;;从《三国演义》片尾主题歌看通俗歌曲的语言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平;舞台剧题材选择掇思[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周仪;校园舞蹈创作的题材选择[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于平;在题材限定中引导形态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沈扬;“青歌”精神与文艺批评[N];解放日报;2008年
5 于平;关注现实是艺术创新的第一动力[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王臻青;辽宁芭蕾:执著探索芭蕾民族化之路[N];辽宁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臻青;舞剧《二泉映月》推进芭蕾中国学派发展[N];辽宁日报;2006年
8 张珏娟;别处开花本土难养?《大唐华章》何时“回家”[N];四川日报;2006年
9 郑荣健;现代舞也需与传统对话[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居巢区文联 黄大鹏;浅谈巢湖民歌的继承与创新[N];巢湖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毅;从歌剧《蝴蝶夫人》看普契尼[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袁勤;论本杰明·布里顿的歌剧《彼得·格莱姆斯》中的形象塑造[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牛占国;论普契尼歌剧《波希米亚人》中鲁道夫角色的形象塑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晓艳;论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悲剧形象塑造[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熊芬芬;论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形象的塑造[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俞璇;幻想与现实—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三位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及主要唱段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枫;二胡演奏中的内心体验与音乐形象的塑造[D];天津音乐学院;2006年
8 邓勤;试论歌剧《屈原》中婵娟角色的形象塑造与声乐技艺[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9 龚斌;歌曲《黄河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田婧;卡门三首咏叹调演唱版本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198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风格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5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