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新秧歌运动的民间性解析

发布时间:2017-06-22 19:00

  本文关键词:新秧歌运动的民间性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文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民间文艺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它在形式上借用了陕北秧歌,但重新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民间世界",其核心环节就是转换了民间立场,成为权威话语的一种文学表达。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新秧歌运动 民间 民间立场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冲击、回应与嬗变——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学基本话语研究”(项目编号:11ZW021)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J722.2
【正文快照】: 近年来,延安文学的重要性与独特性越来越被学界认可,但是作为延安文学一部分的延安时期的民间文学研究者则涉猎较少,它在民间文艺学学术史上的意义更少被论及。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时期文艺的典型代表。1943年,以鲁迅艺术学院创作演出的秧歌剧《兄妹开荒》为开场,迅速发展起来。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文贵良;秧歌剧:被政治所改造的民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曾遂今;从音乐的自然传播到技术传播(上)——当代音乐传播理论探索思考之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杜国生;河北定州大秧歌文化剖析[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胡玉伟;文学介入历史:对解放区报告文学的一种考察[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周锦涛;抗战时期延安女性知识分子及其革命化——以陈学昭为例[J];学术论坛;2005年01期

6 王锺陵;;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理论之变迁[J];学术月刊;2006年06期

7 王新,钟明宝;关于体育接受的初步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9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成;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孟远;歌剧《白毛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李建军;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军;解放区文艺转折的历史见证[D];河南大学;2006年

5 路云亭;义和团与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蔚;闹节—山东秧歌的仪式性与反仪式[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7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孟凡玉;假面真情[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王学锋;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张小平;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先锋戏剧[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学;武山秧歌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2 赵江南;论李渔的戏曲本位思想在剧本中的表现[D];湘潭大学;2002年

3 刘庆;论李渔家班的演剧之路[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4 张捷;楚剧在民间[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妍琳;中国戏曲与市场流变[D];东南大学;2004年

6 黄虎;兰州鼓子的调查与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绮;从河南民间道情看民间文化生存语境的历史及变迁[D];河南大学;2005年

8 师有波;方荣翔京剧表演艺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阳;临县伞头秧歌及其保护与永续利用[D];山西大学;2006年

10 王雄伟;仪式性事件:多元中心村庄社会整合的途径[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晓梅;陕北秧歌闹红正月天[N];陕西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富强;横山老腰鼓 威震黄土地[N];榆林日报;2011年

3 通讯员 左瑞杰;《陇东红色歌谣》正式出版发行[N];陇东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晓颖;传统民间舞蹈——赤峰秧歌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珊;陕北绥德秧歌的历史演进与艺术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秧歌运动的民间性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72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a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