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瑶族“打猎舞”的保护与传承

发布时间:2017-06-22 20:08

  本文关键词:瑶族“打猎舞”的保护与传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瑶族"打猎舞"的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挖掘打猎舞的良好健身、娱乐和教化价值方面,而且还具有提倡狩猎精神、传承优秀品质、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良好素材的作用;还表现在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就促进其发展的方式上,提出了:加强立法,加大宣传;将传承价值取向从经济建设向文化、体育建设方面扩展及完善;开发校本课程,将瑶族打猎舞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等思考。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铜仁学院体育系;
【关键词】打猎舞 瑶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基金】:贵州省民委——贵州师范大学2010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专项基金青年项目(黔族201163024)
【分类号】:J722.22
【正文快照】: 自古贵州瑶族都具有长于狩猎、精于狩猎、崇尚狩猎的显著民族特征。狩猎在瑶族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在社会生活中留下许多痕迹,其中“打猎舞”就是贵州瑶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瑶族人民模仿祖先打猎时的姿态、情景等编排、创作的体育活动,是该群体在特定的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冬;李丽;谭兆风;;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0年09期

2 赖斌;;四川省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07期

3 冯胜刚;;少数民族村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体育选择[J];体育学刊;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婧云;张磊;;维吾尔族食馕习俗的文化解说[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2 彭业仁;陈惠娜;;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现实价值论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5期

3 穆春林;;从贵州彝族丧葬文化透视彝族生死观[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4 王昕;;浅析斯琴塔日哈蒙古族舞蹈教材的构建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宋天倚;;透过渔猎文化看赫哲族的精神世界[J];才智;2010年35期

6 王晓莉;;新疆回族大众媒介接触习惯分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东潇;;论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刘兴禄;田泥;;彭学明散文作品民族志特征初探[J];当代文坛;2010年01期

9 杨圣涛;;云南德宏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10 余小平;李率文;;对民族健身舞如何在民族高校体育教育中推广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蓓;程泽时;;贵州“万村千乡工程”的调查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郑名;马娥;;3-6岁回族儿童与汉族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唐凤英;;高校民语班英语课堂的跨文化传播图景——一个汉族老师在两个民语班英语课堂的教育民族志[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永斌;中国汉族北方母系起源的遗传学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3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鸿鸣;当代中国入境非法移民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杜倩萍;当代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吴勇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唐卫青;“灵”与“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延超;民族体育的生态与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9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晓进;变迁、互动、交融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应明;改革开放以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波;花腰彝服饰语言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柯;强势文化碰撞中的传承与流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陈飞鸿;彝汉吉祥图案表现手法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甜;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温慧舒;基于贵州白裤瑶“蚕丝文化”田野调查的影视人类学阐释[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玉荣;云南省怒江傈族自治州民族中学体育教学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何小红;水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孙君;民元至抗战间的西北私人社会考察现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嘉尧;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与藏区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建林;陈琦;;客家文化区域的休闲体育文化特色初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张峰;;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开发与旅游开发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董亮;;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四川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4 李凤梅;;论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保护原则[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齐震;;《冰嬉图》中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意蕴的解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李延超;虞重干;杨斌;;论原生态体育的内涵——以苗族村寨体育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张永林;史儒林;;三江源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02期

8 彭立群;吴桥;;达瓦孜的体育文化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07期

9 董顺波;;河洛民俗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03期

10 岳艳丽;王军;;梅州客家传统体育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五湘;张式成;;南岭民歌奇葩——嘉禾伴嫁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探索[J];人民音乐;2009年05期

2 ;广东:狮艺一绝[J];神州;2006年03期

3 张翔理;王嘉俊;余光元;;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一] 羌笛演奏及制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4 侯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中论民歌与民俗的保护[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年05期

5 王洁;亓圣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鼓子秧歌的保护和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冬霞;;原生态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华章;2009年18期

7 冯光钰;;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好保护[J];音乐研究;2006年01期

8 朱默涵;;聚焦“器乐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二) 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中国古琴艺术[J];乐器;2006年09期

9 银捍球;梁显洲;蒋晓文;;河池第九届铜鼓山歌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异彩纷呈[J];歌海;2008年01期

10 田青;;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福建艺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瑜;褚艳;边丽娜;;非物质文化遗产——谈谈我们河北民歌[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杨晓玫;张倩;李志民;;守护城市的古老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保护研究初探[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助群;;辽西太平鼓[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4 崔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特色文化之乡[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周兴燕;;关于“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再度调查浅识[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罗斌;;野草与鲜花的芳香——关于回族舞蹈保存与发展的思索[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谢嘉幸;;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李晓燕;;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指挥表演“八卦鼓”舞[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9 胡怿琼;;潞安大鼓生存现状之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曾志巩;;从南丰“跳傩”看儒道释文化对民间傩的影响[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娟;青春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旧曲新唱”[N];广西日报;2009年

2 韩爱青 张博 齐琦;津门法鼓面临后继无人之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闫恩泽;热巴舞动新生活[N];西藏日报;2009年

4 董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岂能过度商业开发[N];今日信息报;2009年

5 周静;贵州侗族大歌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贵州日报;2009年

6 记者 焦雯;“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记者 谌强;非遗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在沪举办[N];光明日报;2008年

8 记者 傅裕;朝鲜族农乐舞入选联合国《非遗代表作名录》[N];延边日报;2009年

9 记者 申东;我区非遗项目首次搬上舞台[N];宁夏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杨可;首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出炉[N];汕头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耿甫;“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建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2 陶雨芳;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张占敏;都市村落中的传统舞蹈的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安学斌;巍山彝族打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曹贞华;西周至唐宫廷雅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银卓玛;青海安多藏族“拉伊”音乐及其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7 田素庆;“原生态”的幻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梅英;传播学视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赛吉拉胡;叙事民歌表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乌兰其其格;乌珠穆沁宴会歌曲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旭;从《丽水金沙》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茹;汉中勉县社火[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明;传播学视野下“花儿”的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司亚丹;大弦戏音乐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5 林修婷;福州十番音乐的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晓琴;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舞龙的继承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晓鹤;甘肃榆中七月官神仪式音乐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张艺;苏式二胡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献锦;土家族“花鼓子”生存现状与生态保护[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瑶族“打猎舞”的保护与传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72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9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