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土家族巫祀仪式歌舞的审美文化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7-06-23 01:06

  本文关键词:土家族巫祀仪式歌舞的审美文化学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浓厚的巫文化传统的民族,而巫术自古便与歌舞相伴而行。产生于原始宗教笼罩的社会生活土壤,发展于浓郁的巫风浸染之中的土家族歌舞艺术,自然积淀着厚重的巫文化内涵。本文以宗教学、文化学为视角,对土家族歌舞艺术的宗教文化意蕴和审美特质进行了阐释,并对促使其审美特质形成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析。
【作者单位】: 重庆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土家族 原始宗教 道教 巫祀歌舞 审美特质 文化阐释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原始社会时期巫术就与歌舞有着密切的依附关系,殷墟甲骨文中的“巫”和“舞”为同源字,,巫之动作叫舞,舞者叫巫。因巫、舞概念关联,以至于歌舞曾长期保留着“巫风”之称。《尚书》:“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位于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土家族,自古便是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珊珊;;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宋仕平;鄂西土家族跳丧习俗的文化意蕴[J];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张子伟;湘西毛古斯研究[J];文艺研究;1999年01期

4 杨亭;;土家族傩戏的审美特质[J];艺术百家;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浩;;浅谈巫文化对湘西土家族舞蹈的影响[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李菁;;浅谈土家族图腾崇拜中的“虎文化”在土家族跳丧舞中的体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陈艳;;原生态唱法之我见[J];才智;2009年32期

4 李令春;;川腔蜀韵:四川民歌的演唱风格[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李诗选;;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间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J];长江论坛;2010年05期

6 张敏;张俊霞;武桃;;地方民间音乐对张家口旅游业的作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7 倪俊杰;;论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学特质[J];大家;2010年22期

8 赵秀彦;;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高等教育传承[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12期

9 孙晶晶;;论普通高职公共音乐教育引入本地传统音乐的价值——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10 田正园;袁奕桦;;浅谈土家族歌舞活化石——“茅古斯”表演形态及其价值[J];大众文艺;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华咏;滕建卓;;略论三峡民族医药发展史[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康宁;;浅论土家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3 彭永庆;;社会变迁与女性历史地位的文化透视——基于土家族哭嫁风俗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丹;个人·家·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梅军;濒危的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吴艳;从“门图”到“搭班”:上海民俗音乐传统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8 刘伦文;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与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宋仕平;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波;晚清上海白话报与市民文化生活(1876-1911)[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向彦婷;土家族竹枝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远满;土家族诞生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臻;广西博白客家“做斋”仪式音乐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1年

6 邢磊;广西铜鼓音乐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1年

7 尹艺蓓;滑县大弦戏调查与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8 林立策;神圣的表演[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苏榕;山东胶东地区秧歌音乐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李莎莎;鲁克沁镇吐鲁番木卡姆传承的教育人类学考察[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振;;民族情结与开放情怀——论重庆土家族作家群的小说创作[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白俊奎;;畏惧与崇拜——从后溪镇土家族民间文学看白虎神崇拜[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3 庹修明;贵州民间道教与傩坛[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张应斌;土家族的杀神祭祀遗俗[J];贵州民族研究;1994年02期

5 杨再荣;印江土家族傩文化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3期

6 熊晓辉;;土家族巫文化的人类学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7 王本朝;;闲适与尚力:中国现代审美价值的裂变——20世纪30年代论语派与左翼文学论争的美学意义[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8 白晓萍;土家“跳丧”文化本源探微[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彭英明 ,段超;略论巴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的关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10 周兴茂;崇力尚勇──土家族的特殊伦理倾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圣钟;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艾训儒;湖北清江流域土家族生态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李然;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琼;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艺术语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甫旺;单江秀;;论道教与彝族原始宗教的互动与融合[J];宗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2 李炳海;;搤山——从原始宗教向道教演变的一个舞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徐祖祥;;瑶、汉道教成仙信仰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9期

4 张瑞敏;;略论西夏的宗教信仰[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5期

5 陈安金;宗教文化“重生”意识刍议[J];温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李乐营;;高句丽宗教文化研究述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王仕权;;恩施土家 傩戏[J];戏剧之家;2002年06期

8 李维武,尹旦萍;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流变的独特风景——评邓红蕾著《道教与土家族文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顾朴光;;《三元和会》与傩堂戏[J];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02期

10 邓红蕾;论“土家道教化”与“道教土家化”的文化流变及其意义[J];江汉论坛;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涛;柔弱;;新世纪道教前途走向之我见[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史祥;;改革开放是道教发展的必由之路[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石衍丰;;道教神仙谱系构建历程中的三大制约因素[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唐诚青;;道教神仙信仰和长生理想[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宫哲兵;;道教无极图与大爆炸宇宙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杨立志;;名山宫观的规划布局与道教义理——以长江流域的道教名山为例[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叶至明;;廿一世纪道教展望——如何适应新世纪、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盖建民;;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初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张应超;;积极引导道教更好地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10 刘清复;;道教的传统、变革与发展——畅想道教在新世纪的生长点[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晓欲 夏和生;道教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李光照 本报记者 袁弘;“没事偷着乐”体现了道教中的乐观主义[N];成都日报;2009年

3 雨山;道教的“食疗”[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记者 常青;延安市道教协会成立暨市道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N];延安日报;2010年

5 记者 张树平 实习生 刘丽莎;全市道教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N];天水日报;2010年

6 张树茂 李艳杰;挖掘和弘扬道教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社会[N];南方日报;2008年

7 记者 岳鹏;道教名观年底展新姿[N];兰州日报;2005年

8 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韩心泽;五岳同祈 献礼新中国60华诞[N];郑州日报;2009年

9 罗一萌 梅菊花 徐晶晶 罗怀庚 肖奕 (记者 罗一萌 通讯员 梅菊花 徐晶晶);长春观吴诚真道长升任道教首位女方丈[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徐滇庆;人群的镜子[N];中国经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洽;《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李乐营;高句丽宗教信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勇;道教与政治关系论[D];四川大学;2001年

5 徐祖祥;瑶传道教及其与云南瑶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伦文;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与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容志毅;南北朝道教炼丹与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闵丽;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战佳阳;道家、道教与《黄帝内经》[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汉超;闵一得道教养生体育初探[D];湖南大学;2008年

2 赵妍;民族服饰图案与宗教的关系——道教对我国传统服饰图案的影响[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3 赖平;《抱朴子》养生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席格;从死亡到游仙[D];郑州大学;2004年

5 杨敏华;道教养生学与现代心理治疗[D];河海大学;2007年

6 武锋;秦汉魏晋神仙观念的历史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兰宗荣;白玉蟾武夷山行迹考论[D];山东大学;2008年

8 姜守诚;道教宇宙论的主体内容[D];厦门大学;2002年

9 顾建红;万物同根 物全为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吕广明;明太祖与儒佛道[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土家族巫祀仪式歌舞的审美文化学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3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473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6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