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舞蹈论文 >

“雁门文化”影响下的峨口挠阁的发展初探

发布时间:2017-08-18 19:05

  本文关键词:“雁门文化”影响下的峨口挠阁的发展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雁门文化 挠阁 历史源流 现代传播


【摘要】:“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重要通商口岸,在这片土地上,雁门关孕育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令其闪耀着几千年的不朽魂魄。峨口挠阁作为代县雁门关内外广为流传的特殊的“杂艺”。主要活动形式是体魄健壮的成年男子肩上绑着铁架子高举装扮成各种古装戏人物的漂亮女孩儿或男孩,组成一个游行和表演的队伍。这种传统的杂艺表演,是由乐队和表演队组成的,集舞蹈与音乐为一体的艺术典范。 到目前为止,文艺界和学术界对额口挠阁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也只是星星点点的记录和对表演形式和场面的描述,2006年峨口挠阁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着华夏文明的精神和发展历程,本文是笔者对峨口挠阁进行采风采访,查阅历史书籍,从文化、民俗和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探究的。 本文以雁门文化为背景,从峨口所在地代县周边的环境对峨口挠阁展开初步探索,借助代县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与峨口挠阁进行比较;从现代表演体系对挠阁的肢体语言和舞蹈场图队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挖掘挠阁更深层的历史源流,为挠阁现代的传播方式试着提供浅显的发展途径,希望在保存和发展创新上为峨口挠阁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对雁门地区的环境进行概述,并联系代县的民间艺术如剪纸、面塑、八音会等对雁门文化进行论述; 第二章:通过雁门文化的历史背景,从峨口挠阁所蕴含的肢体语言和舞蹈场图队形对挠阁的表演体系进行分析研究; 第三章:用发展的眼光,联系实际表演活动,探讨如何在现代文文艺演出和文化传播中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雁门文化 挠阁 历史源流 现代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722.2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挠阁周边地区概况11-17
  • 1.1 雁门地区地理概况11-12
  • 1.2 代县雁门的民间艺术文化12-16
  • 1.3 本章小结16-17
  • 第二章 雁门峨口挠阁的历史源流与舞蹈形式17-24
  • 2.1 峨口挠阁的历史背景及源流17-20
  • 2.2 雁门文化对峨口挠阁的影响20-22
  • 2.3 峨口挠阁的服装道具与舞蹈队形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雁门峨口挠阁的现代传播24-28
  • 3.1 节庆社火的表演24-25
  • 3.2 中国秧歌节表演和非遗的申请25-26
  • 3.3 峨口挠阁现代传承方式26-27
  • 3.4 本章小结27-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0
  • 附录30-3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33-34
  • 致谢34-35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35-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鑫;;论山西民间剪纸艺术[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2 郭桂珍;;山西民间面塑浅识[J];文物世界;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696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696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3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