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及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关于当代及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代及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 2014-05-12 发布:
2013年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舞蹈作为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有助于人类锻炼大脑协调性的人文艺术,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更有着其独特的思想内涵,是在少数民族生活土壤上发芽的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服务民族舞蹈的舞蹈工作者,无论是供职于社会的舞蹈团或是高校教育的舞蹈老师,都应该立志于保持传统舞蹈的原生态并且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其发展和传承下去。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民族舞蹈;传承性;舞蹈教学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民族舞蹈作为一种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日常生活中创造出的舞蹈。最初起源于人们在祭祀、丧礼、庆祝等活动,这样的动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成后来简化流畅的动作,用来表达人们心中的感情,形成后来的舞蹈动作。民族民间舞蹈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每一个民族民间的舞蹈由于生活环境、生产条件、文化习俗和精神风貌都不一样,都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实际上这种大众性的舞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 [1]。本民族文化习俗土壤培养出本民族的民间舞蹈。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别,所产生舞蹈也不一样。例如汉族,在我国地理上分布广泛,南方和北方的生活方式差别巨大,民间舞蹈的差别只是这种文化差异的缩影。
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民族民间舞蹈所原先代表的意义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失掉原来的意义,例如很典型的是,一些动作的死亡跳丧的意义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成为是走进平常生活中,在任何场合都用来用以表达舞者的感情的舞蹈动作。民族民间舞蹈的运用场合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其内容也日益丰富。例如安徽凤阳的凤阳花鼓,就是很典型的民族民间利用鼓这一种乐器和舞蹈加以结合来表达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的舞蹈。民族民间舞蹈一般来说并不只是单单的舞蹈动作,往往是舞蹈动作、情景歌曲、乐器三者的配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的表现。民族民间舞蹈经过最先一批老舞蹈工作者的下乡采风、收集民族民间舞蹈的代表性动作、加以整理和编排,然后编成舞蹈教学通用的教材。随着舞蹈高校和舞蹈专业的大规模开办,民族民间舞蹈的推广和教学拥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二、当代及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现状
第一、民族民间舞蹈受到现代文化冲击影响巨大。这种现代文明的冲击往往表现为,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存土壤被破坏。比如,现代文明带来的生活上的便利减少了民间舞蹈活动的内容。民间舞蹈作为一种休闲的活动,很可能被电脑、健身房等活动内容所取代,缺少群众基础。另外一个方面,是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人才的缺失。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更多的民族受到了这一高速文明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口大大流失;专业舞蹈人才流失,传统的舞蹈活动被取消或是减少。所以这种现代文明的冲击并不是表现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或是内容构成上。而是表现为对民族民间舞蹈生存环境的破坏。这种破坏不可避免,不可抑制。民族民间舞蹈对人文环境的依赖性和生存环境面临被破坏这一尖锐矛盾。需要全社会舞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我国高校目前用的关于民族民间舞蹈的通用教材由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内容范围比较狭窄、舞蹈教学内容趋向于机械化、舞蹈内容个体性被弱化。实际上除了舞蹈教材当中收集藏、蒙、维、朝以及汉族大部分外。得益于我国地域广阔,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还有人口较少的民族的舞蹈,很有代表性东和研究价值,但是并未被收入高校舞蹈教学的课程当中。这些民族的舞蹈动作同样具有民族特色,,就算是人数很少的旁支别系舞蹈内容也有不同风格。这些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往往由于人口、地域、经济等原因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2]。高校舞蹈教育对他们的忽视也是由其客观环境条件造成的。
第三,目前我国招生体制下的舞蹈专业学生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我国目前高校招生是用的艺术生招生体制。实际上,艺术生高考的文化分比普通高校招生的文化分数低了很多,实际情况就是艺术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劣势。实际上,较高的文化素养能能够帮助舞蹈专业的学生更好的理解舞蹈创作的背景和内涵。从舞蹈文化中理解自己所跳的舞蹈要表达的精神和内容。舞蹈作品并不仅仅是舞蹈动作的组合。特别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一般具有各个民族代表性。仅仅依靠机械的模仿和规律性练习,理解不了动作背后的历史渊源,会失掉舞蹈内容原来的韵味。
三、把握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的规律
第一、保护民族民间舞蹈生存的环境。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文化传承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在保护中总处于被动姿态。整个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保护工作理应投入更多的关注。民间舞蹈面临的人才流失、群众基础缺失的困境,需要从源头上加以解决。民族民间文化的工作者应该在保护民间舞蹈的道路上,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普及和推广。例如可以进行申遗工程或是文化保护项目的申请。利用新媒体如名人、微博、论坛的影响力,对民间舞蹈加以推广和表现。举办可操作性的活动项目,对民间舞蹈进行复兴。例如发源于湖北长阳土家自治县的巴山舞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这种民族舞蹈是在土家族传统民间歌舞“跳撒叶尔嗬”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的一种民族舞蹈。是由湖北舞蹈家覃发池等人,对长阳民间舞蹈进行了认真研究,在土家祭祀歌舞“跳撒叶尔嗬”中融进了土家族流传的另一种喜庆歌舞“花鼓子”的基本动作,选用6/8拍为主要节奏,选择民间音乐作为舞曲,创作的新型群众自娱自乐的民族舞蹈。得益于在湖北宜昌举行的2001年的三峡龙舟拉力赛,数千人齐跳巴山舞,向世界展现了巴山舞这一民族舞蹈的风姿。后来,经过改变和推广,巴山舞在2003年又成为了全国十大广场健身操。后来经过湖北省体育局和长阳地方舞蹈工作者的努力,成立了巴山舞培训班,培养了许多巴山舞工作者。这一系列的动作使巴山舞这一舞蹈迅速流行起来。这种非常有代表性的舞蹈很受欢迎,笔者在中学时代,也经历了课间课外跳巴山舞的全民跳舞时代。
第二、加强高校舞蹈教学人文素质的培养。高校在进行舞蹈教学当中,所采用的教材应该是能够充分代表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现状的内容。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缺失的种类加以补充。并且要保证采集的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更加关注动作在民间舞蹈活动时的姿态,而不是主张在收集和采编的过程加以修剪,去掉差异化,只剩统一性。舞蹈的交流并没有国界,在舞蹈工作当中应该注意国外的舞蹈,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同时,舞蹈教师作为舞蹈教学中的主导者,更多的是力求培养学生理解民族舞蹈背景的能力。每一个民间舞蹈动作都有其特殊的来历,例如新疆舞中广为人知的扭脖子的动作。主要是表达舞者愉悦的心情,讲究脖子动而身体不动,强调身体的协调性。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维族长裙、维族手鼓来配合乐曲,进行舞蹈教学。并且结合维族的生活风俗和文化习俗来讲解着些基础性的舞蹈动作。必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且有更广阔的即兴创作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桂莲.关于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攀登,2007(02).
[2]牛菲.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大舞台,2011(08).
本文关键词:关于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2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dlw/7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