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诗学不具有学科性_文化诗学刍议.pdf
本文关键词:文化诗学刍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 1 年第 3 期 总第 165 期 文化诗学刍议 1 2 童庆炳 , 马新国 1 北京师范大学 中文系; 2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北京 100875 中图分类号: 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0209 200 1 0座机电话号码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着、发展着。我们研究着的专业――文学理论――也是如此。回想 20 世纪 80 年
代初期, 文学理论界对 “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 “宪法性”口号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急于摆脱文艺的 “他
律”的束缚。人们开始热衷于文学的审美特性的研究, 热衷于主体性的研究, 随后又开始热衷于文学语言的
研究, 从而 “自律”的研究又成为时尚。可以说在文学理论这个园地里先后出现了 “审美论转向”、“主体性
转向”和 “语言论转向”。实际上当我们实现这种 “转向”之时, 西方的文学理论批评界, 则开始了另一种
“转向”, 那就是文学研究的 “文化”视野的勃兴。西方文论向文化视野转移, 有其自身的原因。资本主义越
是发展到晚期, 自身的社会问题就越多。如种族冲突、阶级冲突、性别冲突、东方与西方的冲突、第一世界
与第三世界的冲突、工业与自然的冲突等等, 都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文学读者已经对兴起于 20 世
纪四五十年代的“新批评”和其后的结构主义等感到不满足, 因为他们主张文本绝对 “自律”, 就艺术谈艺术,
完全脱离社会与现实。他们囿于文学文本自身的做法, 使读者无法从他们的笔下看到时代的面影和现实中紧
迫问题的发展。阅读文学的大众, 绝大多数总是关怀现实的。文学大众对 “新批评”、“结构主义”感到厌烦,
他们要求有一种切中时弊的批评模式。这样就有一些理论批评家要超
本文关键词:文化诗学刍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66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