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对当代中国文论重建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11-25 08:57

  本文关键词: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对当代中国文论重建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学 >> 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对当代中国文论重建的启示


中国社会科 学  2 0 1 5年 第 4期 

大众 文化批 判的 “ 症候解读 ”   对 当代 中 国文 论 重 建 的 启示 
文 放 

法兰克福学派 的大众文化批 判集 中于 2 0世 纪 4 O年代 ,以霍克海 默 、阿道 尔诺 

合著 的 《 启蒙辩证法 》 ( 1 9 4 7 )一书 为标

志 ,其 中 《 文化 工业 :作 为 大众欺 骗 的启 
蒙 》一文进一步论述 了 “ 文化工业” 的概念 ,其 中的批判 理论 上接本雅 明 ,下启 马  尔库塞 ,成为法兰克福学派 的核心理论之一 。然而 ,法 兰克福 学派 的大众 文化批 判  从一开始就受到质疑 ,被认 为是夸大其词 和 阐释过 度 ,以至于 它一再遭 到冷 遇 。那  么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 的症候何在呢?  





奥 斯 维 辛 之 后 写 诗 是 野 蛮 的 

“ 大众文化”在法兰克福学派辞典 中是个负面词 ,对于 “ 大众文化” 的批判是法 
兰克福学派学术研究 的一项重要 内容 。 “ 奥斯维辛 之后写 诗是野蛮 的 ! ”阿道尔诺 这 


振聋发聩 的大声疾呼表 明法兰克福 学派对 于大众 文化 的态 度 ,也透露 了这一 文化  法兰克福学派 以美 国的流行文化 为直接 抨击对 象 ,这 时该 学派成员 已流亡 美 国 

态 度 的深 层 原 因 。  

多年 ,对于美 国社会 已有相 当了解 ,但对于美 国的流行文 化始终 感到格 格不 入 。他 
们在这一 问题上所持 的否定立场主要基于两点 :  


是他们所秉承 的欧洲传统文 化与美 国流行 文化之 间存 在着 巨大 的落差 ,在德 

国古典歌剧 、交响乐 、芭蕾舞 以及文学经典 中养成 的审美 趣 味 ,根 本无法 接受好 莱  坞 电影 、爵士乐 、百老汇歌舞 、电视肥皂剧 、广播剧 等大众娱 乐形式 ,他 们对 于大 
众文化 的批判往往是在欧洲古典艺术 的高雅趣 味与美 国流行 文化 的通俗 情趣之 间发  生 的激烈碰撞 。在讨论美 国的流行文化时 ,他 们常 流露 出鄙夷 和不屑 ,并 斥之 为粗 
野和低俗 。  

二是他们将大众文化批判归入 反对法西 斯 主义的范 畴。法兰克福学 派逃离 纳粹  的铁幕后 ,来到传说 的 “ 自由世界” 的美 国,却发 现这里 并非 乐土 ,市 场权力 和技 

*   本 文 为国家 社 科 基 金 重 点项 目 “ 从 形 式 主 义 到 历 史 主义一 一晚近 文 学 理论 ‘ 向外 转 ’   的深层机 理探 究” ( 1 1 AZ W0 0 1 ) 和 江苏 高校 优 势 学科 建 设 工 程资 助 项 目 ( P AP D) 的  
阶段性 成果 。  

当代 中国文论 的反 思 与重建 

术 统治消泯 了 “ 民主" 、“ 自由”等 口号 的华 彩 ,广告 暴力 的强制 并不亚 于希特 勒 的 
宣传 机器对人 的精 神钳制 。在法 兰克福 学派看 来 ,,资本主 义一旦从 早期 的 自由主义  走 向晚期 的极权 主义 ,那就与法西 斯 主义 只有 一步 之遥 。资本 主义在经 济和政 治上  的极权倾 向原本就 胎息着法西斯 主义 的胚 芽 ,而这一 倾 向又往往 借助大众 文化 表现 

出来 。以广播 为例 ,在大众文 化 的诸 多形 式 中 ,广播是 后来居 上 ,其优 势在 于 ,它  既是市场 的代 言人 ,又是 国家 的喉舌 ,它既把 所有 文化 产 品都带 人商业 领域 ,又变  成独裁者 的话筒 ,“ 国家社会 主义者很清楚 ,如果说 出版 印刷可 以带来 宗教 改革 ,那  么 ,无线 电广播则完全可 以缔造他们 的事业” 。 ① 因此 ,法兰克福 学派认 为 ,大众文 
化是极权 主义 的温床 ,同时也是极权 主义 的附庸 ,极权社会 为它的成员制造 了苦难 ,   大众文化却 紧随其后 、亦步亦趋 ,其 结果就是 酿成 一种 “ 总体性 制度” 或 “ 单 向度  社会” ,而这 正是法兰克福学派对之予 以 “ 大拒绝” 的。   正是这 两大心理落差 ,驱动法 兰克福 学派 对于 大众文 化与 文化工业 问题重 新做 

出考量 。作 为批 判理论 的具体运用 和真正尝试 ,它凝定 了大众文化批 判的 内涵 。   说到 “ 大众文化”与 “ 文化工业 ” ,人们往往提起一个 就会想起 另一个 ,但二者  又有根本 区别 。“ 文化工业” 的概念最早是 霍克海默提 出的 ,而在他 和阿道尔诺合著  的 《 启蒙辩证 法 》一书 中 ,这一概念 得到 了系统 论述 ,并与 “ 大众 文化 ” 的概 念 区  别开来 。阿 道 尔诺 晚年 曾对此 事 进 行 过 回顾 ,其大 意 是 ,当 年将 “ 文 化工 业 ” 与  “ 大众文化 ”区分 开来是为 了避免误解 ,即将 其与传统 的从百姓 大众 中 自发形成并广  泛流传 于民间的 “ 大众文化”混 为一谈 。文化 工业 为大 众消 费而 制作 的产 品 ,往往 
是经过精 心策 划 、巧妙算计 而炮制 出来 的 ,是在 标准化 、格式 化 、通用化 的运作 过 

程抹平 了个 性 的 ,而经 济 、技术 、行 政力 量 则 是其 背 后 推 手 。阿多 诺 ( 即阿道 尔 
诺 ——笔者 注)表示 :“ 这成其为可 能 ,既是 由于 当代技术 的发展水平 ,也是 由于经 

济 的和行政 的集 中化 。 ”文化工业藉此 自上而下地整合 了它 的消费者 ,在这里 “ 大众 
绝不是首要 的 ,而是次要 的 :他们是算计 的对 象 ,是机器 的附属物 。顾 客不是上帝 ,  

不是文化产 品的主体 ,而是客体 ” 。 ② 因此 ,将 “ 文化 工业”称为 “ 大众文化 ”并不  合 适 ,需要有 一 个 合 适 的名 称 来 取 而代 之 ,在 阿多 诺看 来 ,这个 合 适 的名称 就 是 
“ 文化工业 ” 。可见 ,“ 文化工业 ”并非传 统 “ 大众文化” 的当代形式 ,并非 当代版 的  “ 大众文化 ” 。二 者的重大 区别在 于 :“ 文化工业 ”则是工业社会 的产 物 、现代技术 的 

成果 ,是标准化 、同一性 的 ,是一种 “ 总体文化” 、“ 肯定文化 ”或 “ 单 面文化” 。而 
这正是法 兰克福学派要大力抨击 的 。  



霍 克海 默 、 阿道 尔诺 : 《 启 蒙辩证法》 ,渠 敬 东 、曹 卫 东 译 ,上 海 :上 海人 民 出版 社 ,   2 0 0 3年 ,第 1 7 8页。  

②  阿 多诺 :《 文 化工 业再 思考 》 , 陶东 风 等 主编 :《 文 化研 究》 第 1辑 ,天津 :天津 社 会科  学 出版 社 ,2 0 0 0年 ,第 1 9 8 —1 9 9页。  
? 

1 6 3  ?  

中国社会 科学  2 0 1 5年第 4期 

二 、法 兰 克福 学 派批 判 理 论 在 中 国 
法 兰克福 学派 的批判 理论影 响中国学界 的时间大约在 2 O世纪 9 O年代初 ,徐崇 
温 主编 的 “ 国外 马 克 思 主 义 和 社 会 主 义 研 究 丛 书” ( 重 庆 出版 社 ) 的 出版 推 动 了这 一 

进程 ,其 中收人法兰克福学派 的多种重要 著述 ,由于当时 国 内缺乏 国外马克 思主义  的理论资源 ,所 以这些著述一度受到追捧 。此时 ,中国经济正经历 翻天覆地 的变化 ,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 向市场经济体 制转化 ,随之 引发 了当代 大众文化 的遍地 开花 ,这 


前所未有 的巨变使得 中国学界猝 不及 防 ,面 临着 两个方 面 的尴尬 :一 是对 于市场 

经济背景下文化 的转型缺乏心理准备 ,二是在 应对新 型 的当代 大众文化 时缺乏 理论 

工具 。值此时势 ,如果说 以往种种传统理论 已不足 以应对 现实 和理论 的新变 ,那么  法兰克福学派 的批判理论则被视为不 二 的选 择 。法 兰克福学 派对于商 品社会 中大众 
文化 的判断和评估几乎是 中国学界 唯一 的思 想借鉴 和理论依 据 ,于是 就 出现 “ 人人 

争说阿多诺” 、“ 人人争说本雅明” 的热闹场面 。  
较早涉及于此 的是 陶东风和金元浦 , ① 他们在文 中逐一 引述霍克海 默 、阿多诺 、   本雅 明、马尔库塞等人 的著述 ,对于 中国刚 刚兴起 的大众 文化 的欲望泛 滥 、文化 快  餐 、速食 主义 、明星崇拜 等现象进行批 判 。 ②金元浦也 引述法兰克福 学派关 于 “ 文化 

工业” 的批判理论 ,对于 中国市场经济起来 以后 复制 、包 装 、推销等 文化 工业 的运  作 ,对于文化工业与艺术 的悖 离所造成 的价 值危机 进行批 判 。 ③ 然而 时隔不 久 ,两  位对 于大众 文化与文化工业 的态度 却发生 了 1 8 0 度 的翻转 。金元浦转而认 为 :“ 我国   文化 市场的建立 、发 育和文化产业 的发生发展具有历史 必然性 和现实合理性 。 ” ④ 陶   东风第 一次明确对于法 兰克福学派 的大众 文化批 判 以及 国内学 者对其批 判话语 与范 

式 的套用和误置表示异议 ,并 对 自己曾热衷 于套 用法 兰克福学 派 的理论来 批判 中国  
当代 的大众 文化做 出 “ 自我检讨 ”和 “ 自我反省” ,他还提 出了 “ 慎用西方文化批 判 
理论 ”的 口号 。 ⑤ 与之相呼应且能说 明普遍情况 的是相关统计数据 ,据 “ 中国知 网”   显示 ,从 1 9 8 8年到 2 0 1 3年底这 2 0多年 间 ,以 “ 文化产业”为篇 名 的论 文为 1 1 5 5 8   篇 ,特别 是到 2 1世 纪呈 井 喷之状 ,一 年 多时 间高 达近 2 0 0 0篇 。而 以 “ 文化 工业 ”  

①  同期 持 类似观 点 的还 有 张汝伦 、潘 知 常、尹 鸿等人 ,参 见 张 汝伦 《 论 大 众 文 化》 (《 复  旦大 学 学报》 1 9 9 4年 第 3期 )、潘 知 常 《 文 化 工 业 :美 学 面 临 新 的挑 战— — 当代 文 化  工业 的美 学 阐释 之 一》 (《 文 艺评论 》1 9 9 4年 第 4期 )、尹 鸿 《 为人 文精 神 守望 :当代 
中国大众 文化 批评 导论 》(《 天 津社 会科 学 》1 9 9 6年 第 2期) 等 。   ②  陶东 风 :《 欲 望 与沉 沦 : 当代大 众 文化批 判 》 ,《 文 艺争 鸣》1 9 9 3年 第 6期 。   ③ 金元 浦 :《 试论 当代 的 “ 文化 工业” 》 ,《 文 艺理论 研 究》1 9 9 4年 第 2期 。   ④  金元 浦 :《 文化 市场 与文 化产 业 的 当代发 展 》 ,《 社 会科 学战 线》1 9 9 5年 第 6期 。  

⑤  陶东 风 :《 文化 批判 的批 判》 ,《 天 津社会 科 学》1 9 9 7 年 第 3期 。  
1   6 4 ?  

当代 中国文论 的反 思 与重建 

为篇名的论文从 1 9 9 4年至 2 0 1 3年底 ,则 只有 1 8 2篇 ,每年 发表 的论 文 不过 2 0篇 。  

由此可见 ,法 兰克福 学派 的批判理论 在 当今市场经济勃兴 的 中国遭到 了冷遇 。  
这一逆转 与 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国家关 于文化 工作 的大政方 针所 酝酿 的重大变  化有某种对应性 。1 9 9 2年春邓小平 南方谈话 为这一重大 变化按下 了启动钮 ,发展经  济 、解放生产力 、建立充满生气 和活力 的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体制 ,这 一 主 旨为文化 

产业隆重登上 中国的历史舞 台拉开 了大幕 。随后 ,国家先 后 出 台了 《 关 于加快 发展  第 三产业 的决定 》 、《 中共 中央关 于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个 五年计划 的建议 》   等 ,其 中对 于文化 产业都给予 了高度 重视 。应 该说 ,上层 对于 文化产 业 的助推 可谓  紧锣密鼓 ,几乎每 次 中央全会都将之作 为重要议题 ,并适 时出台相应 的决定和意见 。   而期间 ,文化部作 为政府主管部 门 ,在促 进文化产业发展 的过程 中起 到 了牵头作用 ,   各个地方政府 与 民间机构也纷纷根 据各 自特 点制订 文化产 业发展 战 略对 策并付 诸实 
施 ,高等学校也 积极参与其 中 ,担 当 了重要 的角色 。  

但是 ,在 中国学界有一 种情 况值 得 注意 :2 O世纪 9 0 年 代 中后期对 于 法兰 克福 
学派批判理论 为前恭 后倨 ,但对 于大众 文化 与文化 工业 则是前倨 后恭 。而直接 搬用  霍克海默 、阿多诺 、本雅 明、马尔库塞 等人 的某些 现成 结论 时 ,其 问题 在于得 其皮  毛而遗其骨血 。对 于法西斯 主义进 行 口诛笔伐 的冲动 已成 为法 兰克福学 派批判 理论  的有机成分 ,成 为凝 结在其大众 文化 与文化 工业概 念 中的 固有 内核 ,但 是在 我们不 

加鉴别和取舍 的搬用 中,这一点 已被 冲淡甚 至完全 被剥 离 了,剩 下 的只是法 兰克福 

学派对于商 品社会 的大众文化 与文化 工业 似乎 出 自本 能的拒斥 了。因此 ,移植 过来 
的只是祛 除了具体 语境 的空洞抽象 的一般理念 。  
经过这番 山重水复 的转换 ,恰恰 留下 了一个 重大 的学术 问题 ,即所 谓 “ 文化产 

业 ”与 “ 文化工业 ”在使用上形成 了迥 然不 同的两套话 语 系统 。所 谓 “ 文 化工 业” ,   主要与法兰克 福 学派 的批 判 理论 有关 ,这包 括 其 中 的商 品化 、牟 利 、平 面 、复制 、   无 个性 、反艺术等特 点 ,这是 应该 予 以抵 制 ,也是 应该 进行批 判 的 ;所 谓 “ 文 化产 
业” ,主要是指与 当今 市场经济体制相关 ,与新 的经济增长点 、国民经济发展直接相 

连 。商品经济与市场 经济 的发展 ,人们生 活水平 的提高 ,都 要求 对于 文化 产业 给予 
高度 重视和大力扶持 。就 目前情况 看 ,在 这两个 概念 的使用 上普遍存 在着 混淆甚 至 

混 乱的情况 ,不利 于 中国文化产业 与经 济社会 的发展 。这是需要 注意和修正 的。  

三 、大 众 文 化 批 判 的 “ 症 候 解 读 " 与 中 国文 论 重 建 
“ 文化工业”一说 出 自霍 克海默 、阿道尔诺 的表述 ,最初是 由德文 写成 ,用 的是  Ku l t u r i n d u s t r i e 一词 。然 而 ,这一词也 可译成 “ 文化产业 ” 。在英文 中,与之 可 以进 
行对应 的是 C u l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一 词 ,它 可 以译 成 “ 文化 工业 ”和 “ 文化产 业”二 义 。  

总之 ,无论 是德文还是英 文 ,均无 后来译 成 中文后那 么 明显 的 E ̄ x , l ,甚 至歧义 。后 
? 

1 6 5  ?  

中国社会 科 学

2 0 1 5年 第 4期 

来 到 了中国,情况 就有些 复杂 。  

没有谁 可 以否认 晚期 资本主义 在经济 、政 治乃 至文化上 有垄断 和极 权倾 向 ,也 
没有谁可以否认 法西斯 主义 的兴起 有着 资本 主义极权 体制 的背景 ,但是将 资本 主义  社会条件下形成 的大众文化 与文 化工业 统统 当作 法西斯 主义来 批判 ,那显 然有失 分  寸 ,阐释过度 了 。试举一例说 明之 :  
广告 变 成 了纯粹 的 艺 术 ,戈培 尔就 很 有预 见 ,它把 广 告 和 艺 术 结合 在 一起 :   为艺术而艺术 ( 1 ’ a r t   p o u r   l ’ a r t ) ,为 自己做 广告 ,广 告 就 是 社 会 权 力 的 纯粹 表 

现 。……广告和文化工业在技 术上和 经济上 融合 起 来 了。在这 两种情 况下 ,在 

任何 地方我们都可 以看到 同样 的事物 ,对 同一 个文化 产品的机械 重复 ,与 宣传 
口号 的机 械 重 复 是 一模 一 样 的 。 ① 

这段话 以广告为样本进行 分析 ,认 为在发 达 的工业 社会 ,广 告与技术 、经济之  间形成 了一种合谋 ,从而达 到欺世 惑众 的宣传效 果 :一是 广告制作 受到现代 技术 的  支撑 和工具逻辑 的支配 ,像工 业 生产 一样 通 过流 水线 进行 批 量生 产 ,采 用综 合性 、   计划性 的生产方式 ,而其产 品也就 突出地 表现 出机 械性 、装 置性 和复制性 。二是 广 

告 渗透着商 品逻辑 和市 场规律 ,它不择手 段地采 取捧场 、迎合 、媚俗 、炫 惑等伎俩  来 推销商品 ,用 明星形象 和流行 歌 曲来鼓 噪助 阵 。而通过 技术 和经济手段 达到 的宣  传效果 ,又往往借助 于艺术 的名义 和媒体 的力 量得 到放大 。在霍 克海默 、阿道尔诺  看来 ,这 与当年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 的行 径简 直如 出一辙 。文学亦 复如此 ,在商 品  社会 中 ,文学也被用于广告制作 ,而其本身却 被割裂 开来 :“ 在 特定 的文学 作 品里 ,  
任何与事件无关 的事物 ,都会被 当作不清 楚或 形而 上学 的东西 而被丢掉 。然而 ,这  样一来 ,词语 ,这种今 天看来 没有 任何 意义 的符 号 ,便 与事 物之 间建立起 了非 常稳  定 的关 系 ,以至于变成一种僵化 的程式 。 ”就是说 ,在广告 中,文学本 身的深度 意义  被抛弃 ,只是 以丧失 意义的语词 符号 与商 品形 成稳定 的关 系 ,这就使得 原本充满 生 

气 的活物变成 了僵死 的程式 。而这种抽象化 的语词符号也成 为纳粹思想 的载体 ,“ 球  队里 的左前卫 、黑衫党 的党员 、希特 勒青年 军 的成 员 ,如此 等等 ,都不过 是一些 名  字而 已” 。 ② 这就将商品社会 的广告运作及其相关联 的经济 、技 术 、文学 、艺术 、媒  体 等统统视 为法西斯 主义的宣传 工具 和思想 载体 ,但这 一估价 不仅与西 方发达社 会 
的状况不符 ,也 与当今 中国市场经济 和商 品社 会 的现状云 泥殊路 。法 兰克福学 派 的  以上 “ 症候 ” ,在后来颇受人诟病 。   这里要 提及 阿尔都塞 的 “ 症候解读 ”理论 。阿尔都 塞在 马克思 的经济 学著述 中  发现 ,马克思对 于英 国古典政 治经 济学 采用的是一种 “ 症候 解读” 。与平常 的直接 阅  读不 同 ,“ 症候解 读 ”是一 种反 思性 阅读 ,它要从 阅读 的文本 中解 读 出空 白、缺 失 

①  霍克 海默 、 阿道 尔诺 :《 启蒙辩 证 法》 ,第 1 8 2页。   ②  霍克 海默 、 阿道 尔诺 :《 启蒙 辩证 法》 ,第 1 8 3页。  
? 

1 6 6  ?  

当代 中 国文论 的反 思与 重建 

来 。这些文本 似乎表现为沉 默和失语 ,其实是有 意无 意地隐匿 了 自身 的漏洞 和不 足 ,  
譬如斯 密和李嘉 图关 于利 润 、地租和利息 的讨论 ,就 隐匿 了其经 济学说 中对 于 “ 剩  余价值 ”的遗漏和缺失 ,从 而模糊 了资本 主义剥 削 的本质 。 ①而马克思 正是在发 现这 


“ 症候 ” 的基础上 ,在 《 资本论 》中创 建 了 “ 剩余 价值 ”理论 ,深 刻揭示 了资本 

主义的剥削本质 ,进 而建立 了马克思 主义 的政 治 经济学 。这就 对 “ 症 候解 读”作 了  
绝 妙 的演示 。因此 ,“ 症候解读 ”也是 一种 生产性 阅读 ,它 是从 以往理论 的 “ 症 候"  
中生 产 出正 确 的答 案 来 。  

有迹象表 明 ,法 兰克福学派在 激烈 地批判 文化工 业 时 ,对 于文 化工业 所倚 重 的  技术 的合理性也并非 视若无睹 ,对 于文 化工业 潜在 的批判 性 、对抗 性 和救赎功 能还 

是有 所肯定 的 。他们 已经发现文 化工业 拥有 技术带来 的优 点 ,文 化工业 的主 流之 中  
隐含着一种批判 的潜力 。 ② 另一情况也足 够说 明问题 ,霍 克海 默和 阿道尔诺 在 1 9 4 4   年 《 启蒙辩证法 》的油印本 中说过一 句话 ,后来在 出版 时又删 去了 ,那就是 :“ 很早  以前就写过一些 扩展 的片断 ,它们 还有待最 后 的编辑 。在这些 片 断 中 ,我 们 主要探 

讨 的是大众文化 中的积极方 面。 " ③ 此事虽未见其详 ,但在 肯定大众 文化方 面 ,他们 
留下 的这种空 白和缺环是耐人寻 味的 ,为对其进行 “ 症候解读 ”恰恰 提供 了可能性 。  

对于法兰克福 学派批判理论所作 的 “ 症候解读” ,使我们获得一 种认 识 :它作为 


种思想资源仍 有价值和意义 ,但用来 切割 现实 问题则值 得深 思 ,尤其 是面对 中国  

的问题更是如此 。因为 中国的情 况远 比想象 的复杂 和特殊 ,我们 要 突破 以往 的思想 
局限和理论误 区 ,从 中国的问题 意识 出发解 决 中国 的问题 ,尤其 是对 中国当下文化  产业与大众文 化 的正面意义 给予 充分 的估价 。这也启 发我们 对 中国当代 文论 的重建  形 成反思 :如将 国外 的理 论 不加 鉴 别 和 选 择地 套 用 到 当今 中国这 一 变换 了 的 “ 场  所” ,用法兰克福 学派 的 “ 视野 ”去衡 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文学实践和文学  经验 ,那就势必 陷人有学者所批评 的 “ 强制 阐释” 的误 区 。 ( 垒 )  

中国文学 理论 话语 的建构 可 以利用 的资源甚 多 ,但是 ,这些 资源 的整合 又不 能  是无序 的 ,必须 有其规律 、核心 、特定模 式 。换 言之 ,应该 突破 西方 ,立 足 于 中国  和 当代 ,尤其是要 立足于 当下转 型期 的中国现实发 展 ,而 在学术 上与 中国当代现 实 
发展 相匹配 的 ,则是 精神层 面的新 格局 。这一新 格 局大致 由思 维水 平 、价值观 念 和  中 国特色三个方 面构成 ,它们为 中 国文 学理论话 语融 汇古今 中外话 语 资源而进 行有 

①  阿尔都 塞 、 巴厘 巴尔 : 《 读 < 资 本论 >》 ,李 其庆 等译 ,北 京 : 中央 编 译 出版 社 ,2 0 0 1  
年 ,第 9 9页 。  

②  参 见 马 丁 ? 杰 :《 法 兰 克 福 学派 的 宗师— — 阿道 尔诺 》 ,胡 湘译 ,长 沙 :湖 南 人 民 出版 
社 ,1 9 8 8年 ,第 1 5 8 —1 5 9页 。  

③  罗尔夫 ?魏格 豪斯 :《 法兰 克福 学 派 :历 史、理 论 及 政 治 影 响》 上 册 ,孟登 迎 等译 ,上 
海 :上 海人 民 出版 社 ,2 0 1 0年 ,第 4 2 6页。   ④  张 江 :《 强制 阐释论 》 ,《 文学评论 》2 0 1 4年 第 6期 。  
? 

1   67  ?  

中国社会 科 学  2 0 1 5年 第 4期 

效建构提供 了必要 的平 台 。能够跻 身于这 一平 台且 切近 文学作 品实际和符合 学术话  语规 范的 ,则有可能加入 中国文学 理论话语建构 的进程 。   文学是一 种 “ 文本 间文本 ” ,一 种 “ 结构 间结构 ” ,一 种 “ 话 语 间话语 ” ,它是  依 据不 同文本 、结 构 、话语 之 间 的交 互 关 系而 确证 自身 。 因此 ,文 学 理论 的工 作 

是 “ 阐释 ”而不仅 仅是 “ 说 明” 。“ 说 明”只是 持 纯 客观 的态度 进行 陈述 显 明 ;而  “ 阐释”则 离不开 事物 间错 综复杂 的交互关 系 ,特别 重视事 物 的背 景和语 境 ,它总 
是 在精神 与物质 、历史与 现实 、人 与社 会 之 间 的多 重交 互关 系 中阐发 事 物 。文 学 

理论 对 于文 学作 品的 阐释 总是 “ 瞻前顾 后 ” 、“ 左 顾 右盼 ” ,而 不 是 “ 自说 白话 ” 、  
“自言 自语 ” 的。进 而言之 ,在文学 理论 中普 遍存在 着 “ 阐释循 环 ” 的现 象 。这 种 

循环 转注现象 是 自然科 学 的大忌 ,但却 是 人 文学 科 的 常规 。原 因在 于 ,在人 文 学 
科 中任何研 究都是从 先人 之见 开始 的 ,当然这 种 先人 之 见 的形 成 ,必须 有 以往 的  经 验积 累垫底 ,有 大量 的前期 工 作在 先 ,否 则 就缺 乏合 理 性 ,就 是不 可取 的 。因  此对 于文学 理论来说 ,“ 阐释循环 ”是否具有 正确性 和有效 性 ,不在全 然弃 绝先 人  之见 ,而在让 合理 的先人之 见 入主 其 中。而合 理 的先 人 之见 的铸 成 ,取 决 于丰 富  厚实 的经验积 累和学术 准 备 ,要 做 到这 一 点 ,还有 待 于 长期 的社 会 实 践 、审美 实  践和理 论修养 。   总 之 ,所 谓 “ 间性” 、“ 互性”或 “ 交 互 性 ” 作 为 常用 话 语 甚 至 热 门话 语 ,  

被 当今 文 学理 论 所接 纳 和融 合 ,应 该 说 它 具 备 了跻 身 于 中 国文 学 理 论 话 语 建 构 
的学 术 平 台 的基 本条 件 。首 先 ,这 一 概 念 显 示 了思 维 水 平 上 的 明显 提 升 ,体 现  了对 于事 物之 间的交 互关 系 的确认 ,在思 维 方式 上 超 越 了那种 将 事 物看 成 静 止 、  

封 闭 、孤 立 的存 在 的传 统观 念 ,从 形 而上 学 的分 析 思 维 向现代 辩 证 思维 上 升 了 。  
其 次 ,这一 概 念 倡导 在 事 物 的 交 互关 系 、双 向互 动 、异 质 结 构 、参 照 系统 中来 

看待 文 学 ,谋 求 文学 理论 的 多元 互补 和 多边 对 话 ,恰 恰 符 合 “ 跨 越 边 界 、填 平  鸿 沟” 的时 代 风 尚 ,而 这 一 切 都 通 往 交 流 、沟 通 、合 作 、会 通 、开 放 、宽 松 、   包 容 、和谐 等 当今 时 代被 普 遍 接 受 的价 值 观 念 。最 后 ,这 一 概 念 能 够 在 中 国本  土 的文 学创 作 和 文学 理论 中 寻得 其 渊 源 ,尽 管 它 在 国外 现 代 理 论 学 术 中得 到分 
析 和厘定 ,使 用 的是 现代 语 词 的表 达 方 式 ,但 其 精气 神 终 究 融 贯 着 中 国文 学 的  民族 特 色 和 民族气 派 。  

进而言之 ,中国文学理论话 语 的建构在操 作层 面上还有 两个具 体要求 。一 是必 
须切 近 中国文学的创作 实际和作 品现象 ,文 学理论话 语说 到底仍然 是文学创 作 、文 

学作 品的话语 ,只不过经过 了理性 的提炼 和抽象 而 已 ,源 与流 、本 与末 的关 系是 清 
楚 的 。不 言而喻 ,中国文学理论话 语 的建 构也必 须密切 结合 中国文学 创作和作 品 的  实际 。二是 中国文学理论话语 的建 构必须符合 中国学术话 语 的通用规 范 ,所谓 “ 间  性” 、“ 互 性”或 “ 交互性 ”仍存 在这样 的问题 ,该 词译 自英语 的前缀 词 i n t e r ,意为 

“ 在 ……之 间” ,“ 互 ……” ,它必 须与某 个 主体 词相 连接才有 意义 ,单 独使用不 成其 
? 

1   6 R  ?  

当代 中 国文论 的反 思 与重建 

为 “ 性” 。与此相关 ,所 谓 “ 间性” 、“ 互性 ”并 不符合 中国人说话 的习惯 ,更 容易被  学 界接纳和使用 的可能是 “ 交互 性 ”一 词 ,佐 证 是 王 国维早 在 1 9 0 4年 就使 用 过该  词 ,其 《 汗德之 知识 论 》一文在译介康德 ( 即汗德 )提 出 的十二个 悟性 ( 知性 )范  畴之 中就有 “ 交 互性 ”这 一词 语 。 因此 今 天使 用 “ 文 本 间交 互 性” 、 “ 主体 间交 互  性” 、“ 话语 间交互性 ”、“ 文化 间交互性 ”等说法应是情 理之 中的 。这足 以证 明,对  于 中国学术话语 的通用规范表示尊重 ,也是 中国文学理论话语 的建 构的一个要义 。   [ 责任编辑 :王兆胜]  

世 界 诗 学 的构 想 
王  宁 

伴 随着全 球化在文化上 的进程 ,“ 世界文学”近年来 已成 为 国际人文学科 的又一 
热 门话 题 。当 年 ,歌 德 之 所 以提 出 “ 世 界 文 学 ” 的 构 想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为 他 读 了 

包括 中国文学在 内的一些非西方 文学作 品后 ,受 到极 大 的启发 。同理 ,中国的文学 

理论也 曾对 西方学者 的比较诗学 理论 建构产 生过 较大影 响 ,只不过绝 大多数 主流 的 
西方文学 理论 家对此却全然不 知 ,或拒不 承认 。今 天 ,世 界 文学 已成为 一种 审美 现 

实 的情况 下 ,文学理论也进人一个 “ 后理论 时代 ” 。 ① “ 后理 论 时代” 的来 临使 原先 
被压抑在 边缘的一些 理论 话语 步 人前 台 ,也打破 了西方 中心 主义一 统天 下 的格 局 ,   使得来 自小 民族或非西方学者得 以与西方乃至 国际同行 在 同一层次进行平等 的对话 。   因此 ,我们完全可 以基 于 “ 世 界文学 "这一 概念建 构一 种更具 现实性 和实用 性 的世 
界诗学 。  





从 比较 诗 学 、认 知诗 学 到世 界 诗 学 

由于文化研究 的冲击 ,当下谈论 含有诸 多 审美 元 素 的诗 学早被认 为是一 种 奢侈  品。人们 或许会认为 ,在文 化研究 大行 其道 、文学理论 江河 日下 的情形 下 ,文学 面 

*   本文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 “ 马克思主义 与世界文学研 究” ( 1 4 Z D B 0 8 2 )的 阶段性成果 。  

①  关 于 “ 后 理论 时代” 的特 征 , 可参 照王 宁 的相 关著 述 ,如 《“ 后理 论 时代 ” 的文学 与文  化研 究 》( 北 京 :北 京大 学 出版社 ,2 0 0 9年 ) 。  
? 

1 6 9  ?  



  本文关键词:大众文化批判的“症候解读”对当代中国文论重建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1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